2
本文作者: 朱赟 | 2016-06-21 09:57 |
雷鋒網(wǎng)按:本文作者朱赟,Airbnb資深美女程序媛一枚(友情提示:頭像即真人)。
可能很多讀者從我以往的文章里都能看出,我最近幾年雖然折騰過機器學習和搜索,最主要的領(lǐng)域其實還是電商和支付。
前幾天去參加了灣區(qū)的 payments meetup。Meetup 這種聚會形式已經(jīng)越來越常見了,相信很多圈內(nèi)的朋友都接觸過。技術(shù)界的會議和聚會常見的大概有三種。第一種是全國范圍內(nèi)舉行的大規(guī)模的會議,比如 XX 軟件大會、XX 開發(fā)者大會。這種會議不好一概而論,有的很高端的,只有公司的很高層的技術(shù)管理者參加。有的很入門級,更像是給大小公司們一個展示和宣傳的機會。
第二種是像 Google 的 IO 大會,F(xiàn)acebook 的 F8,Apple 的 WWDC,Airbnb 的 OpenAir 等等,主要是公司自己的產(chǎn)品發(fā)布。
第三種就是各式各樣的 meetup。這通常是相互離得比較近的公司合辦,比如硅谷的公司。有一個很專一的主題,比如 Payments、Spark、Search 這樣一些主題的 meetup。Meetup 的與會者通常都還在開發(fā)第一線。會議的話題也相對比較專一和涉及實際問題。因此也是我和朋友們參與度最高的聚會。Meetup 這種形式在硅谷已經(jīng)做的很規(guī)范了。有一個 meetup.com,每個人設(shè)置自己的 profile,有很多不同的 meetup group 可以申請加入,這樣后期該組的活動就會收到通知,各人再根據(jù)自己需要選擇參加。
Meetup 內(nèi)容一般又分為三種形式。一種是以某一個公司或技術(shù)為主題的公開演講,這種情況下,別的公司大部分主要是去 “學習” 的。一種是多個公司每個公司做一個 lighting talk,就是短而精練的演講,側(cè)重于公司之間互相了解大家最近都在做什么,用一些什么技術(shù)。而第三種就是有酒有 pizza,更純粹的大家就一些話題自由討論。
對我個人而言,我的體會是,meetup 因為都是按照領(lǐng)域的分類來組織的,大家的背景很類似,因此更容易辦的相對有深度一些。另外,圈子里比較成熟的技術(shù)絕大部份時候都不會有太大變化,當有變化時,這種小集會更有利于深入地去展開討論。而對我而言可能最有價值的,是知道一個領(lǐng)域里的同行們都在做哪些事,試圖解決哪些問題,用到了哪些技術(shù),有哪些我們可以借鑒,哪些問題我們可以避免,等等。
如果有一些演講和自己做的東西很貼近,那么就值得在演講后進一步深度交流,以聊天的方式探討。這樣慢慢地,在圈子里會認識很多很值得交流的同行。這比 “刷臉” 以及認識圈子里的牛人往往更有價值。
再一個附加的價值,就是人才的招攬。很多硅谷公司稍微 senior 一些的工程師都知道,硅谷文化一個很強的特征就是 recruiting all the time。尤其對于正在快速增長的公司,很多時候我們希望招進來的新人是我們愿意和他共事的人。硅谷做同一個領(lǐng)域的比較資深的工程師池通常不會太大。這種 meetup 可能會是你有機會接觸他們并讓他們對你的團隊感興趣的一個極好的機會。這也是很多公司很積極參與到這些 meetup 的另一個原因。
說了半天關(guān)于 meetup 的背景,其實這篇主要是想說說參加完這次 meetup 的一點體會。
早些年我剛開始做支付的時候,那個時候感覺比較火的是電商支付以及電子錢包支付。比如以 Amazon 為例的各種網(wǎng)上購物的支付。比如包括支付寶、PayPal、Google Wallet、Square Wallet 等等的電子錢包系統(tǒng)。支持的主要還是 B2C、C2C 的支付。
最近幾年,隨著 O2O 共享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很多支付相關(guān)的主題,卻是越來越和這種經(jīng)濟形態(tài)密不可分了。舉幾個例子。
Uber、Lyft、滴滴這些公司的支付。他們需要從乘客收錢,這我們稱之為 payin。之后需要將一部分錢付給司機,這是 payout。
類似的,最近比較火的 “分答” 和 “值乎”,也是每個問題從提問者收款(payin),后期將錢轉(zhuǎn)給回答者(payout)。更復雜的,每個公開回答后的問題還可以 “偷偷聽”,偷聽者支付一筆比較小的款額(payin),然后這筆錢又有一部分支付給之前提問的人(payout)。
另外,有一些社交平臺比如 Facebook,他們也支持一些小商家在其之上販賣一些小商品。還有一些游戲(比如 CandyCrash)等的開通關(guān)卡的收費等等,其實也是包括了從用戶收費(payin)和給商家、游戲供應商付費(payout)的雙向支付流程。
很多電商平臺、服務共享平臺,如果包括了平臺代收費用的中間步,那么他們就也會有一個包括 payin 和 payout 的雙向支付流程。
這些共享經(jīng)濟平臺下的支付的實現(xiàn),往往又會因為以下的因素而變得更加復雜:
Payin 和 payout 之間存在的時間差的處理,以及如果在此時間差過程中發(fā)生任何需要多收、少收、甚至退款的處理的時候,應該怎么設(shè)計支付系統(tǒng)。
有一些這樣的 O2O 平臺都是國際化的,如何處理不同貨幣間的轉(zhuǎn)化問題?如何處理不同國家支持的不同的支付方式?當支持的支付方式越來越多的時候,如何有效的設(shè)計這樣一個系統(tǒng),使其可擴展性比較強?
會不會同一筆交易存在多方 payin 或者多方 payout 的可能?又該如何處理這些情況?
注:另外有一些如 Google、Facebook、Twitter 等的廣告平臺全球化支付,App Store,Google Play 的支付和這里所說的場景很類似,雖然并不屬于 O2O 的范疇。
這次 meetup 的一個感觸就是,很多公司其實在這些方面都面臨了一些很類似的問題,正經(jīng)歷著很相似的系統(tǒng)設(shè)計和系統(tǒng)演化。
而 Airbnb,作為共享經(jīng)濟的典范,又是所有平臺中最國際化的代表(支持 191 個國家,70+ 幣種,20+ 支付方式)。我們有很復雜的房客預定的 payin 流程和給房東付款的 payout 流程。如何處理這些支付相關(guān)的問題,我們積累了很多的經(jīng)驗,也深入了解了很多具體的技術(shù)問題和方案。最近的 OpenAir 以及幾次灣區(qū)的 meetup,我們也做了很多相關(guān)的分享。下一篇文章,會對 Airbnb 的一些支付相關(guān)的技術(shù),進行進一步的介紹。
圖:《慢慢走,欣賞??!》
雷鋒網(wǎng)注: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授權(quán),不得修改文章。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詳情見轉(zhuǎn)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