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文作者: 金楠 | 2015-05-01 11:33 |
大概是從雷軍闊氣投了一億元給YOU+國際青年公寓開始,“小米將進軍房地產,打造年輕人的第一套房”就成為了很多小米用戶,包括一些之前不待見小米的人的一大盼望。不過對于房地產行業(yè)本身,則普遍表示了對小米進場的擔憂,例如萬通董事長馮侖就稱,小米會用互聯網思維顛覆房地產行業(yè)。
雖然小米已經明確表示不會進軍房地產,不過它仍然有一系列圍繞著地產方面的舉措:
·2014年2月,小米開始建設小米公寓,作為福利,供員工居住;
·2014年6月,小米聯手華潤置地,在北京海淀區(qū)「華潤·萬橡府」,打造小米首個智能家居體驗平臺;
·2014年11月,雷軍旗下順為資金斥資1億元入股YOU+國際青年公寓;
·2014年11月,小米與南京本土開發(fā)商銀城地產達成合作,全國首個小米智能家庭落戶銀城地產商業(yè)項目;
小米的基本點,是推廣智能家居
而我們不難看出,小米說它不進軍房地產是真的,因為它目前所做的,僅僅是貢獻和推廣自家的智能家居體系而已。也同樣是基于這一點,小米還在前不久與寶馬中國達成合作,將于后者的2015全系試駕活動期間,在寶馬4S店內開設小米智能家居體驗“店中店”,而這是為了進一步推廣自家的智能家居體系。
因為智能家居是個很大的概念,如果只是少數幾款產品的話,那么只能算是智能硬件,只有達成了一定數量,形成一個體驗上的連環(huán),才能稱得上是智能家居,因此,開設體驗店,或者全套落戶樣板房,就是宣傳小米智能家居體系和概念的最好方式。
目前,小米的智能家居體系里已經有包括路由器、電視、盒子、空氣凈化器等硬件,往更外層的話,則還有體重秤、智能燈泡、插線板這些家庭常見乃至必備的小物件,而這還沒有算上去年12月小米12億多入股美的,所間接吸納的后者的一整套家電產品體系——不夸張的說,小米目前已經基于硬件設備,實現了可能是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智能家居體系的統(tǒng)一。
比進軍房地產更好的,是進軍互聯網家裝
由于技術壁壘在房地產領域也基本不存在,高性價比首先就缺少了“性”的談資,那么剩下能比拼的,也就只是價格競爭了,但由于房地產業(yè)是一個很復雜的行業(yè),這種復雜不僅體現在它的性質上(土地資源不是要多少就有多少),還因為它也關系到民生政治,而僅憑后一點,小米直接進軍房地產就不是上上之選。
但是,小米可以另辟蹊徑,在房地產行業(yè)內分一杯羹,這就是聯合房地產開發(fā)商,推廣以智能家居為主的互聯網家庭預裝業(yè)務,其實這也跟搞電商合作很類似,小米將借助后者的平臺賣設備,而且由于智能家居在國內還是一個很高大上的業(yè)務,因此對房地產業(yè)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背書。
甚至包括具體裝修方面,小米也可以聯合一些志同道合的裝修服務商,以個性化為主打,共同推動智能家居家庭預裝的發(fā)展。
而家裝模式相對房地產來說也比較“輕”一些,同時小米的優(yōu)勢所在——成本很低的社會化營銷,以及電商渠道,也都可以利用起來,而如果走到這一步,小米所構建的生活方式,就有了一個牢不可破的湯池。
智能家庭,不止可以賣,還可以租
不過對于年輕人來說,買一套房子的壓力在可以預見的一段時間里仍然巨大,甚至有些人就沒打算要買房,而這也導致在一些大城市,租房是年輕人實現居住環(huán)境的主要手段。
如果把智能家居普及在出租房源中呢?其實這個上面提到的互聯網家裝的思路是類似的,而目前我們也看到了小米已經投資了YOU+公寓,后者的定位就是收入較高的城市單身群體,而這個群體也是在Geek和從業(yè)者之后,智能家居的最優(yōu)先消費群體。
而無論是搞家裝還是搞預裝,其實最主要的目的都是降低用戶體驗智能家居的門檻,畢竟指望用戶自己來主動完成智能家居的布設非常不現實,不說別的,各種鉆孔排布可能就讓人受不了了。而如果出租房內本身就有一整套智能家居,而用戶只需要下載一個App就能低成本的體驗包含遠程操控、家庭監(jiān)控等功能,無疑就能快速的形成一個體驗環(huán),繼而再通過口口相傳和社會化營銷,最終也將會形成一股潮流。
業(yè)內人士,應該對此保持緊張
對于房地產行業(yè)而言,積極擁抱互聯網企業(yè)可能是上算之選,而就目前來看,不少房地產企業(yè)已經開始試水電商售樓了,這也將成為一個趨勢。不過小米不是智能家居領域中唯一的玩家,可以想見的是,最后房地產行業(yè)也會與不同的互聯網公司或硬件制造方締結成同盟。
而一些已經在做互聯網家裝的創(chuàng)業(yè)者呢?如果巨頭進場的話,憑借著其本身的影響力和資源,前者是完全無法抗衡的,但如果立足本地優(yōu)勢,提供細分服務的話,則仍有可能活的比較滋潤。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