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金紅 | 2017-01-21 18:35 |
雷鋒網按:大疆傳媒為大疆子公司,為國內一線院線電影、紀錄片等客戶提供航拍整體解決方案,同時擁有《最美中國》等獨立航拍IP欄目。本文出自知乎,作者大疆傳媒CEO喬巖,從與韓寒合作新電影《乘風破浪》講述無人機為電影拍攝提供了哪些新思路。
先說說過去我們怎么航拍。
過去我們想要航拍,首先是使用載人直升機+陀螺儀的解決方案。這種方案最大的優(yōu)點是:可以高速飛行,時速能到160公里;可以飛的很高,高度可以達到1000米。缺點是:安全原因沒有辦法飛的很低,難以接近拍攝主體。
后來出現(xiàn)了使用模型直升機掛載云臺的方案,這種方案可以讓攝像機距離拍攝主體更近,但是仍舊沒有解決安全問題,高速旋轉的螺旋槳,每分鐘能達到3000以上的轉速,依舊具有殺傷力。
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無人機,指的是多旋翼無人機,比如大疆的精靈和悟系列,以及大疆傳媒的電影級定制機X8。
多旋翼無人機的出現(xiàn),極好的解決了安全和航拍的平衡點。價格更低,機動性強,安全系數(shù)也大大的提高了。因此也為電影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比如韓寒導演新電影《乘風破浪》中的撞車CG鏡頭,無人機提供了一個更高,更全面的視角,飛行高度大約30米,向下扣拍,使用專業(yè)電影機和高速鏡頭拍攝完成。這個高度是傳統(tǒng)搖臂難以達到的。
在電影中拍攝有別于傳統(tǒng)地面拍攝,比如拍攝賽車,如何體現(xiàn)速度和沖擊力,“對沖鏡頭”是最好的選擇,飛行器和運動主體同時加速,相向飛行。穿越汽車這樣的拍攝最大的難度在于飛手如何判斷飛行器與拍攝主體的距離,以及氣流的影響。這種拍攝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是傳統(tǒng)地面拍攝的鏡頭無法做到的。
有一場非常重要的火車撞賽車的情節(jié)中,也試用了正扣拍攝,這里面有一個小插曲,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在航拍電影大場面時,往往對于航拍團隊來說是非??简灥?,因為就像撞車、爆破等等場面只能一次成功不能失敗,我們航拍團隊感覺到韓寒導演很青睞這種“上帝視角”,沒錯!正扣俯視視角,其實不難分析,究竟是“誰”在俯看?是導演心中對賽車的情節(jié)中始終有那么一個視角希望看到自己的賽車在馳騁,因此,無論是地面拍攝還是航拍,每一個鏡頭都是導演賦予他的電影的語言,航拍團隊就是在韓寒導演的語境中幫助他去講故事。
這次韓寒導演在拍攝賽車彎道漂移,選擇使用正扣拍攝,航拍鏡頭中正扣的拍攝方法非常帶有創(chuàng)作者的主觀想法的視角,航拍中也會稱之為“上帝視角” ,因為無論是傳統(tǒng)地面拍攝的方法,還是我們人類平時都不可能用這樣的視角去觀察生活,只有航拍可以做到,賽車漂移過彎道的瞬間,塵土被卷起哪怕只是短暫的2秒,導演韓寒也會認真對待!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大量使用了無人機跟拍賽車。小型無人機,比如Inspire 2小巧的特性,速度能達到96公里/小時。還有5.2K的raw格式可以給后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這樣的小型無人機,會激發(fā)導演更多的想象力,盡量近的貼近演員,從演員的面部特寫,到大環(huán)境的特寫都可以一鏡完成。
無人機在不起飛的時候,是很好的手持云臺增穩(wěn)系統(tǒng),我們可以靈活的設計很多一鏡到底的鏡頭,比如大疆傳媒在影片《Rescue》中的使用。我們可以使用航拍+手接飛機的方法,完成室外到室內的場景轉換,給電影更多的創(chuàng)意。
《Rescue》整片和幕后:我們用“悟” Inspire 2在一小時內拍攝了一部一鏡到底的動作片《Rescue》。
雷鋒網按:在另一篇文章《大疆傳媒CEO喬巖:電影,紀錄片,真人秀,分別該如何航拍?》,喬巖從航拍的角度,講述電影、紀錄片以及真人秀在細節(jié)、要求、設備、制作流程上的千差萬別。
雷峰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