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文作者: 楊波 | 2016-11-08 16:33 |
幾周前,來自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的研究員 Ilhan Bae 跟他的虛擬化身 Robot Drone Man 一起演繹了日本神曲《PPAP》( Pen Pineapple Apple Pen),迅速走紅網(wǎng)絡——這段視頻在 YouTube 上的觀看次數(shù)達到了1.5億!
高清視頻在此:
Robot Drone Man 是一個虛擬人身無人機,它與包括 Double 和 Beam在內(nèi)的遠程控制機器人類似。它用到的無人機是大疆 S1000八軸無人機,遠程操作員可以在移動機器人自帶的屏幕上投影自己的面部形象,也就說,當 Robot Drone Man 飛上天的時候,你甚至會有自己上天了的錯覺!
這個身高1.4米的無人機降落在地面上時,高度和人們的水平視線差不多,這樣人們就可以很自然地和它進行交流了。遠程控制員可以通過雙手和頭部的動作做出各種姿勢,就好像自己真的是個人形機器人一樣。Bae解釋說,這是第一次將直立的遠程控制機器人與一個無人機平臺結合:“很多人都覺得將笨重的機器人安在無人機身上有點不切實際,但是通過無人機來進行遠程控制,真的比在移動性能受限的室內(nèi)遠程控制機器人要好多了。”
下面,是 IEEE Spectrum 的記者采訪 Ilhan Bae 的實錄。據(jù)悉,明年 Bae 會在 KAIST 的未來策略研究生院建立屬于自己的實驗室。喜大普奔!
IEEE Spectrum: 您發(fā)在 YouTube 上的 PPAP 視頻非常有意思。但正是因為視頻本身的趣味性,讓很多人質疑這款無人機是否真的是學術研究的產(chǎn)物。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Ilhan Bae: 這款虛擬人身無人機是嚴肅的科學研究的產(chǎn)物。它旨在挖掘無人機全新的應用面。目前,市面上的無人機技術都專注于交通以及監(jiān)控,比如運送披薩或是航拍,你懂的。
但作為一個前衛(wèi)的未來主義者,我的觀點是,無人機技術很快會成為人類身體的一部分。我希望能通過PPAP視頻向大家展示人、機器人和無人機是可以融合在一起,成為飛行的虛擬人身機的。
IEEE Spectrum: 您可以描述一下這個系統(tǒng)具備的能力嗎?
Ilhan Bae: 這個虛擬人身無人機是遠程控制機器人和無人機平臺的結合,它可以讓遠程操作者通過虛擬的飛行,到達目的地點(然后就可以參與會議等等)。一旦無人機著陸了,它就會自動以直立的姿態(tài)站著,讓屏幕剛好和人類的水平視線平行。很多帶輪子的遠程機器人都只能在室內(nèi)使用,但是從理論上來說,這個虛擬無人機可以在室外任意地點飛行,將身處幾英里外的某地的操作員的面部影響投射在屏幕上。
IEEE Spectrum: 它的運行需要什么特別的設計以及工程學原理嗎?您在研發(fā)的過程中,需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呢?
Ilhan Bae: 虛擬人身無人機的設計需要平衡各種不同的矛盾,尤其是如何在機器人具備一定高度和重量的情況下,保持飛行的穩(wěn)定性。直立是機器人擬人化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如果讓一個和人類差不多高的機器人在飛行過程中保持直立確實挺棘手的。
可喜的是,我通過讓機器人的身體隨著引力自動降低,解決了飛行安全以及直立方面的挑戰(zhàn)。從某種程度上說,即便虛擬人身無人機和人類差不多高,也是可以在著陸和飛行的時候,獲得足夠的穩(wěn)定性。
IEEE Spectrum: 您為什么想要打造這樣一個無人機?您希望它做些什么呢?
Ilhan Bae: 把無人機技術應用在和人類差不多高的遠程控制平臺上,對機器人和無人機界的相關人士而言,吸引力不大。但是,虛擬人身無人機對那些希望和其他地方的人們進行會話的人而言,非常有用??赡軕玫膱鼍鞍?,偏遠地區(qū)的警力支援以及殘障老人進行室外看護等等。只要有了 Robot Drone Man,人人都可以成為彼得潘!
IEEE Spectrum: 目前您在進行什么研究呢?能向我們介紹一下您的研究計劃嗎?
Ilhan Bae: 我的研究熱情不僅僅局限于基于技術的無人機,我還希望能將它們應用在更多方面。這就是我從政治和法律層面上,研究人和無人機之間的交互的原因。我思考的問題包括:從多大程度上,無人機操作者可以被當作一個真真切切的人?人們會接受虛擬機器人嗎?他們可以享有基本的權利嗎?我個人認為,虛擬人身無人機可以讓人們在室外擁有 3D 移動能力。而在未來,無人機會更傾向于成為一個飛行的接收平臺。
via IEEE Spectrum
推薦閱讀:
詳解:為什么集群無人機是趨勢,以及,它的關鍵技術是什么?(上)
全球首款無人機家庭安保系統(tǒng)面世,固定攝像頭要下崗了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