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如果NASA計劃將機器人送到其他星球上去,它就必須對機器人進行重新設計:登陸其他星球的機器人需要易著陸、易移動、易修理。這意味著,這些機器人長得不會像《終結者》中的機器人一樣,也不會像Boston Dynamics制造的大狗機器人一樣。
也許,這些機器人長得會像是一個用繩索維系在一起的六面體帳篷。
NASA創(chuàng)新先進概念(NIAC)計劃的工程師們就在開發(fā)這樣一臺機器。他們稱這臺機器為“超級球機器人”(Super Ball Bot):這臺機器人由能根據(jù)指令延展和收縮的金屬桿以及線纜組成。
它看起來就像是用牙簽和牙線組合在一起的一樣,但這種可操縱的結構在太空中卻很理想。這種結構能擴展并收縮,以吸收著陸時的沖力,還可以裝在狹小的空間里,甚至在異星球的地面上四處移動。這臺機器人的發(fā)明人是 Vytas SunSpiral 和 Adrian Agogino,兩人將在今年 8 月在 IEEE 機器人與自動化國際會議上展示最新版超級球機器人。
兩人首次意識到可壓縮結構的潛力,是在玩一個用線纜連接在一起的六桿兒童玩具時。Agogino 把玩具拋向空中,SunSpiral 則注意到玩具著陸時吸收沖力的效果非常好。SunSpiral 立刻想到,這就是一個著陸機器人!
這個兒童球背后的原理是張拉整體。Agogino 表示:張拉整體只有桿和彈性體。通過平衡壓力和張力,這個結構的組成部分會在整個結構中傳導壓力和沖力,使得其具有超強的健壯性。
Agogino 和 SunSpiral 完全根據(jù)這一原理制作了超級球機器人,并額外增加了一項關鍵功能:收縮或延展線纜的能力。正是這一點讓他們的機器人非常適用于太空。當這些線纜以特定方式收緊或放松時,這個機器人就能朝指定方向移動。這種移動方式并不優(yōu)雅,但效果卻足夠好,并避免了一些探索機器人的大坑:平衡和重量。
最重要的是,超級球機器人還可以塌縮,裝在很小的空間中。當在外太空發(fā)射物體時,每一寸空間都很寶貴,因此,由“一堆桿子”組成的超級球機器人也極具優(yōu)勢。超級球機器人背后的理念是,人們可以用一臺小宇宙飛船裝載超級球機器人,從高空投下,然后像一個四處彈跳的海灘球一樣著陸。
開發(fā)張拉整體機器人的最大困難是視角問題。SunSpiral 解釋道:
“我們習慣于打造固定的線性連接的系統(tǒng),也沒有許多計算工具來開發(fā)張拉整體系統(tǒng)。超級球機器人打破了非常多常規(guī)工程的桎梏?!?/p>
不過,有越來越多的工程師開始試驗其他設計。SunSpiral 認為,算力上所取得的進展使得許多機器人工程師可以測試 10 年或 15 年前根本沒法打造的設計。
因此,如果人類在未來被一些抽象幾何藝術外形的機器人所奴役,也請不要感到驚訝。
via wired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