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黑色的大禮帽,脖子上圍著精致的白色圍巾,一身長黑色外套,切爾西的畫廊里時常溜達著一位看起來普普通通的藝術愛好者。
但這位名叫Berenson的藝術鑒賞家并不是人類,而是一個長相怪異的機器人。作為一名藝術鑒賞家,它也有一些自己的獨特人文品味。
2011年機器人工程師Philippe Gaussier和人類學家Denis Vidal開始合作開發(fā)這款機器人,讓它能夠對藝術品進行品鑒,并塑造其藝術方面的喜好傾向。
目前能夠表達出一定審美和情感偏好的機器人還并不多。來自日本的機器人Pepper能夠提供情感支持,但其它絕大部分機器人都基本上干的是體力活。
Berenson的工作原理是通過記錄參觀者對藝術品的反應數(shù)據(jù)來創(chuàng)造自己的藝術傾向。
它的右眼中裝備一個記錄相機用來記錄藝術品的黑白圖像,收集到的圖像會被發(fā)送到安置在博物館墻壁后面的計算機中。然后,它會鑒別藝術品中其喜歡的特性(用綠色圓圈標記)和不喜歡的特性(用紅色圓圈標記)。如果它看到的是它喜歡的東西,那么它就會轉向那個方向并露出笑容——不得不說,這笑容還挺詭異的。而如果它不喜歡,它就會走開并露出愁眉苦臉的表情。
前兩天,這個機器人出現(xiàn)在了巴黎凱布朗利博物館一場名為“人物:奇怪的人類”的藝術展上,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Vidal在展會上表示,Berenson的藝術品位起初依賴于周圍人的,但最終它能夠發(fā)展出自己的個性化品位,而且是獨一無二的。
“所以他能自己發(fā)展對世界的認知,其它機器人并不具有這樣的能力。如果你讓不同版本的他們探索世界,他們將會有各自不同的方式。所以我們現(xiàn)在正在開發(fā)具有不同品味——人工品位——的不同機器人,我們嘗試用這種方式,讓它們能以更有趣的方法探索它們周圍的世界?!?/span>
除了品鑒藝術品和做古怪的表情,Berenson還能和其它參觀者進行交互(勾搭妹子),這位機器紳士的彬彬有禮得到了很多參觀者的稱贊。
via techinsider & ibtimes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