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李秀琴 | 2018-01-29 17:34 |
目前,量子計算這一革命性技術,已經成為物理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長達35年的夢想。在未來不久,這一技術或將迎來重大的進展。
雷鋒網1月29日消息 據《金融時報》報道,在未來幾周內,世界兩大技術巨頭——Google和微軟,將宣布各自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的里程碑進展。不過,他們會否借此契機宣布其在該領域實現的商業(yè)應用還有待查證。
據量子領域的領先者表示,量子計算機利用量子力學的性能可以大大加快計算速度,并將在未來5年內實現重大的實際應用。
基于此,微軟量子團隊負責人 Todd Holmdahl 說:
“(借此)我們將有機會解決一系列之前無法解決的難題。”
據雷鋒網了解,加拿大有一家公司 DWave ,從7年前就開始銷售有限用途的量子計算機,其可以通過編程來處理今天的計算機功能承載范圍以外的任務。量子計算技術的好處還在于——模擬分子、幫助研制突破性藥物,并讓機器學習變得更加強大。
然而,從事這項技術的其他人則認為,(對這種技術的預測)有點過于樂觀。英特爾實驗室主管 Mike Mayberry 對此表示,在真正可行的量子計算出現之前,大型科技公司之間還將迎來“為期十年的競賽”。他說:
“我們現在還處于‘玩具系統(tǒng)’時代。”
不過,來自微軟和Google兩家即將到來的(量子計算)里程碑卻在明示:那些前沿的想法正在迅速的走向實際應用。
丨 微軟:進程緩慢但擲地有聲
盡管微軟從12年前就已開始研究量子計算,但直至目前,其還未能開發(fā)出可運行的量子位(量子計算機的基本構件)。據 Holmdahl 介紹,目前微軟已經“十分接近”實現這一突破。
通常,這種聲明需要通過在學術期刊上發(fā)表研究論文來完成,這也意味著他們在發(fā)布之前必須經過同行評議。Holmdahl說,對微軟來說,這也是“科學的重要時刻?!?/p>
1998年,IBM宣布開發(fā)出了第一個可運行的量子位,并在去年12月宣布與合作伙伴一起開發(fā)基于技術的實際應用。但是,微軟的量子位設計是對未經驗證的技術的巨大押注。如果成功,那么微軟將迅速超越已經在這一領域取得先發(fā)優(yōu)勢的公司。
而微軟的設計正好解決了這一技術的一大缺點。據了解,量子計算機需要廣泛的糾錯來彌補量子位固有的脆弱——它們只能維持一個很短的量子態(tài)狀態(tài),而且在不干擾結果的狀態(tài)下很難讀取。
針對這一難題,微軟開發(fā)出了一種能有效分解電子的量子比特,可讓同一信息同時在多個地方存在。如果量子比特的一部分變了,它所包含的信息也不會丟失,并且還會讓整個系統(tǒng)更加穩(wěn)定。這種使用了所謂的拓撲量子位的計算機,其內置的容錯能力可使它們比那些不太強大的系統(tǒng)具有更大的優(yōu)勢。Holmdahl說:
“因為我們的糾錯比他們的要好得多。當計算機使用更脆弱的量子比特時,他們可能會需要1000或10000(量子比特),我們可能只需要一個?!?/p>
然而,如果微軟確實實現了這一目標,那么創(chuàng)造一個單一的可運行的量子位將只是第一步。Mayberry說,目前還不清楚哪一種競爭對手的量子比特技術最有效,因為制造商正試圖將現有的基本系統(tǒng)擴展到全面的通用計算機當中。
丨 Google:2017年底實現“量子霸權”
另一方面,Google要宣布的里程碑則是將首次展示量子計算機如何解決對于傳統(tǒng)計算機來說堪稱極限的問題。
雷鋒網了解到,當一臺量子計算機比經典計算機能更好解決計算問題時,行業(yè)會將其稱為“量子霸權”。為此,Google 制定了一個時間表——要在2017年底實現“量子霸權”,并在去年年底開始進行測試——其測試旨在表明該公司的49位量子位系統(tǒng)可以解決超出任何傳統(tǒng)計算機能力的問題。目前,Google還未就其測試結果予以置評,不過也無需擔心,畢竟測試成功結果在發(fā)表科學研究論文前還需要評估。
然而,在Mayber
丨 總結
如果像微軟和Google這樣的(量子計算)突破得到了證實,那么他們和其他公司還將面臨如何擴大規(guī)模、解決更復雜的量子計算難題的巨大挑戰(zhàn)。除了難以獲得讓量子位維持超過幾微秒的量子態(tài)之外,他們還需解決如何獲得可在極低溫度下操作的電子控制器這一難題。在Mayberry看來,“要繼續(xù)擴大規(guī)模是非常困難的?!?/p>
顯然,量子計算雖然即將迎來兩大巨頭的里程碑突破,但在前行之路上,困阻依然重重。
*注:內容via Financial Times,雷鋒網編譯;題圖來源于網絡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