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比特幣的瘋狂,還在延續(xù)。
雷鋒網消息:在經歷了8月初的硬分叉之后,比特幣就猶如被打了雞血一樣,再次開啟了“坐火箭”模式。直接從8月1號的2735美元不斷飆升,目前的價格已經升到了4101美元(Coindesk價格)。兩周內的累積升幅已非常接近50%。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還在不斷重復那個已經問了快8年的兩個問題:比特幣究竟能漲多高?下一次比特幣大跌會在什么時候出現(xiàn)?但過往事實也證明,無論悲觀還是樂觀,回答這兩個問題的人幾乎都被打過臉。
但有一個基礎問題還是可以繼續(xù)追問,造成這次比特幣“坐火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雷鋒網注意到,作為一整波“虛擬貨幣”風潮開始的源頭,以及區(qū)塊鏈、虛擬貨幣運行規(guī)則等相應制度成為現(xiàn)實的第一落點,2009年誕生的比特幣相比傳統(tǒng)金融依舊是具有“稀缺性”的。
這其中包括了區(qū)塊鏈技術本身,比特幣本身的挖礦系統(tǒng)設置,甚至是比特幣在整個“虛擬貨幣”風潮中首先登場而占據的市場規(guī)模優(yōu)勢。你甚至可以這樣說——虛擬貨幣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比特幣,另一類不是比特幣。
這種獨立于傳統(tǒng)金融體系的稀缺性,就像一塊磁鐵,不斷吸引著更多人將錢投入這個“熔爐”。他們的理由或許是投機、是嘗試,甚至是賭上身家。
雷鋒網發(fā)現(xiàn)來自市場研究機構的Standpoint的研究員Ronnie Moas為此專門發(fā)表了一份122頁的研究報告。他自己的結論是:在2018年來臨之前,也就是在僅剩的5個月不到的時間里,比特幣將達到5000美元。
Moas給出的理由也很簡單:“目前世界上全部流通的股票、債券、黃金和現(xiàn)金總值超過200萬億美元,其中一小部分終將通過各種方式進入比特幣和其他虛擬貨幣的市場。”
根據這個理由,他還給出了未來最終比特幣市場可能的估值——2萬億美元。而目前,這個數字僅為560億美元,按這個估算的差距還有35倍。
Moas甚至這樣來形容現(xiàn)在的比特幣市場:“我們正在看一場90分鐘的足球賽,但實際上目前才剛開場15分鐘?!?/p>
稀缺性確立了之后,決定比特幣價格波動的就是資產,或者說是資產背后人們投入其中的“程度”了,搜索引擎中的熱度可以說是最好的指標。
國外比特幣玩家Chris Burniske就將比特幣的價格走勢將Google Trends(Google搜索熱度指數)結合到了一起,然后發(fā)現(xiàn)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結果:當越來越多人搜索“比特幣”的時候,比特幣價格也會隨之提升。而且這兩者之間的關聯(lián)性越來越高。
一些短期原因或許也應該計入在內:
第一點肯定是比特幣解決了硬分叉,這是比特幣歷史上最大的考驗之一。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比特幣似乎已經經過了考驗,而硬分叉出來的比特幣現(xiàn)金(BCC)價格依舊還在低位波動。
比特幣本身的避險屬性依舊存在,正如掀起2008年比特幣暴漲的冰島金融危機一樣。
越來越多機構投資者開始進入虛擬貨幣市場,上個月福布斯經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2017年內將至少有15只虛擬貨幣對沖基金將會啟動。
正如蹺蹺板一般,各種人為介入的金融系統(tǒng)都會有其自己的波動性存在。在各種暴漲之后往往緊跟著的都是暴跌。
對此Burniske也給出了一個他自己的指標:如果比特幣在30天內價格翻倍,那么這段時間就可以直接稱為“泡沫期”。而按照這個指標來衡量,比特幣最近一個月內的價格增長實際已經達到了215%,毫無疑問已經是“泡沫期”。
那么“泡沫期”之后泡泡破裂的結果到底會有多劇烈呢?Burniske也統(tǒng)計了幾個參考的數值,分別是前幾次暴漲“泡沫期”之后比特幣的回落幅度:
2011年6月,比特幣最高到達29.6美元,隨后4個月的時間里不斷下滑,直接回落到2.27美元,下跌幅度92%(請別問我當時為啥沒買);
2013年4月,比特幣價格先沖到230美元,隨后在一個星期內回落到68美元,下跌幅度71%;
2013年12月,比特幣價格最高沖到1147美元,隨后在接下來的14個月中逐步回落,最終在15年1月回落到177美元,下跌幅度86%。
究竟這個規(guī)律是否會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出現(xiàn)?沒人知道。但就從今年4月至今接近400%的升幅來看,比特幣快速回落的可能性還在不斷變大。而這次回落也必將成為影響幅度最大的一次回落。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