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蘋果宣布自研 Mac 芯片 Silicon,改變的不止是蘋果的電腦線,而是整個 PC 市場。
而在這其中,面臨著最大威脅的,當屬 Wintel(Windows-Intel 架構(gòu))。
在蘋果宣布自研 Mac 芯片之前,蘋果一直都是 Intel 的大客戶,雖然蘋果在 PC 市場的占有率僅占了 7% 不到。
對 Intel 而言,失去的不僅僅是蘋果這一訂單,更是影響了 Intel 與微軟之間的合作。
表面看來,蘋果僅是改變了 Mac 芯片的生產(chǎn),但實質(zhì)上,蘋果的這一行為,將對軟硬件工程、開發(fā)人員關(guān)系、市場等多個方面帶來變化。
不過,這并不會很快發(fā)生。但蘋果將對 Intel,甚至是整個 PC 市場帶來的洗牌,正剛剛開始。
首先,先對比看看應(yīng)用于 iPad pro 的蘋果自研芯片 A12Z 與最新 MacBook Pro 所用的芯片(或指向英特爾 iCore 7 處理器)。
在性能上,Geekbench 的測試結(jié)果顯示,A12Z 與 MacBook Pro 性能相當,甚至有所超越。雖然蘋果并沒有公布 iPad pro A12Z 處理器的 TDP (Thermal Design Power,散熱設(shè)計功耗),不過從其 18W 電源適配器輸出來看,其表現(xiàn)并不俗。
A12Z 的表現(xiàn)尚且如此,未面世的 Silicon 豈還了得。
再看吞吐量。從 A12Z 的表現(xiàn)來看,不難預估,Apple Silicon 在吞吐量方面將比對應(yīng)的 x86 pc少 25%,或許還能進化成速度快且更輕薄的筆記本。
另外,在軟件方面,在 6 月份的 WWDC,蘋果不僅展現(xiàn)了 big standards 的本地版本,還展示了 Rosetta 2 仿真器,發(fā)布了大量的 DTK (Developer Transition Kit),幫助第三方開發(fā)者移植應(yīng)用。
不難看出,無論在硬件層面,還是在軟件上,蘋果過渡到自研芯片的過程,都是經(jīng)過了精心計劃和執(zhí)行。
那么,蘋果的這一行為,將如何對 Intel 和整個 pc 行業(yè)造成影響呢?
2012 年,微軟開始拋棄英特爾的 x86 處理器,推出了第一款運行在ARM SoC引擎上的Surface處理器。雖然效果不太好,但微軟堅持了下來。
2019 年年底,微軟推出了 Surface Pro X,采用了另一種基于 ARM 的 SoC,在 ARM 上運行 Windows 操作系統(tǒng)。
雖然這是一個進步,但仍有許多消費者不喜歡。
這就促使微軟必須作出一個選擇——要么放棄在 ARM 上安裝 Windows 系統(tǒng),把 pc 市場讓給蘋果;要么勇往直前,修復應(yīng)用程序兼容性問題,提供一款能與蘋果的新款 mac 電腦比擬,基于 ARM 架構(gòu)的電腦。
顯然,微軟將勇往直前。
換句話說,如果微軟改進 ARM Surface 設(shè)備上的 Windows 操作系統(tǒng),蘋果也采用了 ARM 架構(gòu)自研芯片,那么,戴爾、惠普、華碩和其他公司會怎么做?
為了競爭,這些電腦制造商將不得不效仿,他們也將采用 ARM。且不說這是一種防御性行為,但如果繼續(xù)采用 x86 架構(gòu),將會看起來一成不變,也就依然是原來“老舊”的樣子。
不過,x86 和 ARM SoC 的混戰(zhàn)不會很快發(fā)生。
但對 Intel 而言,麻煩才剛剛開始。Intel 已經(jīng)錯過了智能手機 2.0 革命,如果再因為 x86 失去了利潤,將面臨著重大挑戰(zhàn)。
更為重要的是,x86 的高利潤率不是因為芯片,而是因為英特爾與 Windows 的雙頭壟斷。一旦這一聯(lián)盟不在,Intel 將失去一棵巨大的搖錢樹。
如果你不能打敗他們,那就加入他們。
這或許也給了 Intel 另一條路,即重新獲得 ARM 許可,為 PC OEM 廠商提供具有競爭力的 ARM SoC 產(chǎn)品。
但無論結(jié)果如何,可以預見的是,Wintel 聯(lián)盟正在走向瓦解。
雷鋒網(wǎng)注:本文編譯自 Monday Note.
參考資料:雷鋒網(wǎng)雷鋒網(wǎng)雷鋒網(wǎng)
https://mondaynote.com/apple-silicon-the-passing-of-wintel-79a5ef66ad2b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詳情見轉(zhuǎn)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