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7 年 12 月 13 日,一年一度的 Google 中國開發(fā)者大會在上海舉行。
這次 Google 中國開發(fā)者大會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出生于中國的 Google Cloud 華人首席科學家李飛飛宣布,Google AI 中國中心正式成立。
雷鋒網了解到,從 2017 年初加入 Google 開始,李飛飛就與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和 Google Cloud CEO Diane Greene 等高層領導進行了探討,并得到了 Google 大中華區(qū)的支持。實際上,Google AI 中國中心是公司級的戰(zhàn)略。
Google AI 中國中心從北京開始,由李飛飛和李佳共同領導;這一中心的重點是基礎 AI 研究。而根據后續(xù)了解,這里所說的基礎 AI 研究包括深度學習、強化學習、語言、圖像、計算機視覺等基礎領域。
在深度學習方面,Google 中國方面表示,Google 一直在積極探索從軟件和硬件的角度去加速機器學習;而中國主要從算法和模型的角度來加快訓練;而在學習過程中,也會將知識結合進來,實現(xiàn)在不同任務中進行切換。此外,Google 甚至提出了一個 Meta Learning(元學習)的概念。
而在強化學習方面,則從 AlphaZero 出發(fā)來進行強化學習的相關任務;語言方面,則更多的是專注于翻譯和人機對話。
Google AI 中國中心還透露了一些研究員招聘相關的工作,招聘的職位有研究科學家、機器學習軟件工程師和學生合作研究員(實習)。這些職位都位于北京,不過應聘者還需要去美國總部面試。
另外,在現(xiàn)場,Google Cloud 人工智能部門負責人李佳博士做了一個關于 AI Journey 的演講,內容主題是將想法變成解決方案的過程,這是李佳博士第一次使用中文演講。在演講中,李佳博士的核心觀點是,要想通過 AI 解決問題,要經歷認知問題(Identifying Problems)、搜集數(shù)據(Collecting Data)、構造算法(Designing Algorthms)、創(chuàng)建解決方案(Building Solutions)等四個步驟。
這一次的 Google 中國開發(fā)者大會,充滿了眾多的中國元素。
無論是一路上以中國傳統(tǒng)兒童為造型的路標,還是開場舞中的四大發(fā)明、圍棋等元素,Google 都希望傳遞一種與中國相關的信息。而在整個過程中,作為主持人的 Google 產品總監(jiān) Andrew Bowers 一直在認真地講著中文,“酒香也怕巷子深”“沒毛病”“白搭”等通俗語言脫口而出。
大會開始,Google 大中華區(qū)總裁石博盟(Scott Beaumont)登臺,講述了 Google 中國在近來的動向;其中包括 Google Translate 的推出、AlphaGo 的一系列進展、TensorFlow Lite 和 Android 8.1 正式發(fā)布等。而提起開發(fā)者在 Google 生態(tài)中能做什么,石博盟總結了三個關鍵詞:開發(fā)、成長、盈利。
Google 開發(fā)者技術推廣工程師高寒蕊,主要分享了 Google 在開發(fā)者社區(qū)方面的進展。其中提到,在過去的一年里,應用安裝量過百萬的開發(fā)者數(shù)量增長了 35%;為了將用戶量更好地轉化為收益,Google 已經與全球 140 多家運營商達成代扣費的合作關系,覆蓋 9 億手機設備。
在開發(fā)環(huán)境方面,Google 在 Android 8.1 正式版中添加了一個 Android Go Edition 輕量級版本(此版本是針對入門機型優(yōu)化),也添加了新的神經網絡 API 和原生音頻 API,前者能夠幫助開發(fā)者去創(chuàng)建基于設備的機器學習方面的應用,包括圖像識別、預測等。
而 ARCore 的加持,可以讓開發(fā)者使用手機攝像頭就能夠實現(xiàn)運動追蹤,光線感知,環(huán)境感知等功能,從而讓增強現(xiàn)實應用更快地到達用戶。
為了方便開發(fā)者,Google 還在 Android Studio 3.0 版本新增了應用剖析工具、更佳的 Kotlin 語言支持、加快了 Gradle 大項目的編譯速度等。而面向中國市場,Google 還推出了 Android Wear 中國版。
在物聯(lián)網的布局上,Google 還是選擇以 Android 為基礎進行延伸,稱之為 Android Things,目前已經推出了一個開發(fā)者預覽版。
在硬件層面,Android Things 基于 System-on-Module 或 SoM 架構,以非常小的包裝包含 CPU,內存,網絡和其他核心組件。 SoMs 非常便宜,因為它們是大量生產的通用零件。在原型設計和開發(fā)過程中,開發(fā)者可以將 SoM 附加到一個更大的突破板上來實現(xiàn)自己的想法。
相對于 Android Things,Google 旗下的智能助理 Google Assistant 離中國用戶的距離更遠一點。不過對于那些想要出海并獲取海外用戶的開發(fā)者來說,在 Google Assisant 構建 Actions 也是必須的一環(huán)。因此,Google 為中國開發(fā)者提供了多種語言的支持,當然,這些語言中不包括中文。
除了鼓勵開發(fā)者開發(fā) Actions on Google,Google 還發(fā)布了 Google Assistant SDK,可讓開發(fā)者將 Google Assistant 嵌入到自己的自定義硬件項目中;這個 SDK 適用于 Linux,Android Things 以及支持 gRPC 的任何其他平臺。
最后一個引起雷鋒網特別關注的是 Google 的 PWA(Progressive Web Apps),這是 Google 眼中的 Mobile Web 的未來。簡單地說,就是利用數(shù)百個額外的 API,可以讓移動網頁實現(xiàn)快速加載,離線操作,甚至能夠實現(xiàn)發(fā)送通知、簡單付款等操作。
Google 開發(fā)技術推廣工程師 Michael Yeung 在大會上表示,支持 PWA 的核心技術已經在全球許多個主要瀏覽器中得到了支持,同時也延伸到了中國的主要瀏覽器,比如說 360 瀏覽器、手機百度、UC 瀏覽器等都已經支持 Service Worker 規(guī)范以及 PWA 所依賴的 Cache API,而 QQ 瀏覽器也宣布在未來支持上述規(guī)范。
要想讓普通用戶用上 PWA,除了瀏覽器的支持,網站方面也需要提供支持。就在開發(fā)者大會當天,Google 也宣布,中國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網站之一新浪微博已經打造出一個全新的 PWA 體驗,目前在測試階段;有了他,即使在網絡條件較差的情況下,用戶也可以繼續(xù)瀏覽微博內容。
實際上,除了微博,目前國內的騰訊新聞、餓了么等網站也已經實現(xiàn)對 PWA 的支持。
與去年相比,今年的 Google 中國開發(fā)者大會顯得更加中國化、本土化了,這也從側面表明了 Google 對于中國開發(fā)者乃至中國市場的重視。而 Google AI 中國中心的落地,既是對中國 AI 發(fā)展狀況的認可,也可以說是 Google 在中國市場的未來布局。
說到這里,不得不再提一次 AlphaGo。自從 2016 年 3 月 AlphaGo 與韓國圍棋選手李世石的人機對戰(zhàn)結束之后,Google 在圍棋層面與中國方面的接觸多了很多,甚至直接促成了 2017 年 5 月的烏鎮(zhèn)圍棋峰會。而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更是數(shù)次來到中國參與 AlphaGo 和圍棋的相關事務,并在近日首次參加了世界互聯(lián)網大會。
那么,Google 何時回歸中國?對于 Google 來說,這個問題也許根本就不存在。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