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8年3月16日,被稱為史上五大著名黑客之一的 Adrian Lamo 去世,年僅37歲。
當天,我采訪了一位名叫 Adrian 的黑客。
別怕,這不是一個鬼故事,只是湊巧而已,與我聊天這位 00 后黑客也叫 Adrian,雖然他今年剛滿18,但他在360補天漏洞響應平臺的排名經常可以躋身前 5。他向我解釋,這個英文名是很久之前起的,當時并不知道黑客是干嘛的,只是純粹喜歡這個名字的含義:傍海而居,他向往這種自由的狀態(tài)。
在采訪之前,我曾在網上看到他如何遠程“釣魚” iPhone 小偷協助警察破案的視頻,在一個技術社區(qū),這個視頻有近10萬點擊率,他有些羞澀的說這只是個小把戲,不想老被拎出來說,像搞宣傳一樣,他更想分享的其實是作為一個熱愛黑客技術的少年,充滿坎坷的成長故事。
口述 | Adrian
文 | 郭佳
我承認我是個瘋子,在別人眼中我是個徹頭徹尾的怪人。
我常常一整天都坐在電腦前,家里人對我這種行為的態(tài)度從厭惡到逐漸習以為常,大有“放棄治療”,看他“自生自滅”的無奈感。
說起我對電腦的沉迷之路,還得從一次被勒索的經歷說起。
依稀記得八九歲時家里有了電腦,當然不是屬于我的,但這對我來說完全是個新奇的事物。我常常關掉動畫片、丟下手里的玩具,站在一旁偷偷看家人在網上“沖浪”。
等家里人都出去后,就是我自己與電腦的獨處時光了,我一邊貪婪的汲取互聯網上的一切,一邊留意開門鑰匙轉動的聲音,如果不是遭遇鎖機病毒被“勒索”,這樣美妙的獨處時光本可再多一些。
有次我無意中點了一個文件后,電腦瞬間被鎖,當時提示必須要加入某個qq群,花錢贖,有點像低階版勒索病毒。
我沒想到,這僅僅是開始。即使后來電腦重裝了很多次,還是繼續(xù)出現電腦被鎖的情況。
這時,我才意識到這可能是中了別人布下的圈套。因為接二連三的“勒索事件”,我在家中的處境水深火熱,沒少因為這個挨罵、罰站,他們甚至懷疑是我自己設置的密碼。我和電腦的第一個“蜜月期”,就在神秘的破壞中結束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上初中后,家人開始慢慢允許我使用電腦查閱資料。
想起之前的“被鎖”經歷,我開始在網上搜索了一些有關于病毒、計算機被鎖的內容,最開始的目的很單純,就想再遇到這種情況時能自己解決,不再“背鍋”。
后來搜的的東西越多,我就越興奮,我開始知道病毒、黑客、白帽子這些詞的意義,也知道了凱文·米特尼克等一些大黑客的傳奇故事。
隨著了解的東西多了,我發(fā)現,幾年前我應該是被執(zhí)行了設置密碼的vbs腳本,那些設定了病毒命令的腳本,可以篡改計算機配置。對方是這樣一群黑客,他們利用互聯網和設備系統等公共網絡、內部網絡存在的安全問題,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攻擊侵入對方系統,進行盜取數據等非法交易行為。
但與此同時,我也知道了還有這樣一群白帽黑客,他們并不會惡意使用網絡漏洞進行不法操作,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術,提醒公司、企業(yè)及時做好漏洞修補工作,以此維護網絡安全。
我想做第二種黑客,從此我開始逛各種論壇,自己試著也寫一點腳本。
但那時,人們對黑客是有偏見的,你如果不在技術圈,可能更多的是從新聞中聽說這個詞,比如盜刷銀行卡、盜取信息之類的,基本都是反面的形象。
所以,當家人知道我是在研究黑客技術的時候,第一反應的反對的。特別是看到我一打開電腦就會沉迷很久,這違背他們想讓我上網查閱學習資料的目的。
其實,在我心中也有疑問,書本上的東西有什么用?能解決什么問題?遠不如在網絡世界中“行俠仗義”重要,那些網絡上的朋友才是真正懂彼此的人。
在我眼中的自己是個在拯救世界的英雄,而在他們眼中的我恰恰相反,就是個網癮少年。矛盾無法化解時,我也曾離家出走過。
不能經常在家上網,真是憋得慌,不過很快我又發(fā)現了我的新大陸,我發(fā)現身邊的同學經常去網吧打游戲,每天下午下課,我就和班里一幫“游戲黨”飛奔進入網吧。
但和他們不同的是,我應該是網吧那兩排人中,唯一一個不打游戲的。我究竟在干啥,他們也看不懂,所以那時候,我其實挺孤獨的。畢竟,你要和別人解釋,你在研究網絡安全技術,別人也聽不懂,說不定還會覺得你很扯。
通常來說,誰沒一兩個比較聊得來的朋友。但在現實生活中,我的確沒有,家里人覺得我上網不務正業(yè),同學覺得我高冷不合群。
我無法跟同齡人解釋,那種挖洞成功所帶來的成就感,為什么比玩游戲通關更讓我興奮。
為了證明自己的技術水平,和很多白帽子一樣,我也去各大平臺提交漏洞,那時有SRC的公司并不多,先開始我發(fā)現了一個QQ鎖定功能的漏洞,就是那種你中午吃個飯或臨時走開,可以把它鎖了,別人打不開,但掛機在那里不用退出,你回來后輸入密碼就可以重新登陸了。
而我發(fā)現了它可以通過騰訊自己的一鏈接調用功能在鎖定后繼續(xù)打開聊天框的界面,我覺得這應該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漏洞。
當時我很興奮的特意錄了個5分鐘的小視頻,以證明這確實是個漏洞,提交給了騰訊的SRC后,審核沒通過,其實還是有點沮喪的。
不過,慢慢我還是發(fā)現一些其他提交漏洞的平臺,第一次提交成功是在補天,給了我100塊的獎勵,雖然不多,但這對于一個當時不被周圍人承認的叛逆少年來說,真是莫大的鼓勵。
但在現實生活中,我依然無法得到理解。
講真,我甚至想過要放棄學業(yè)離家出走的。
中考前一年,我其實挺迷茫,家人看到我的狀態(tài),應該也挺上火,比如我那學霸哥哥,就摔過我的手機,父母也是對我恨鐵不成鋼。
不知如何選擇的時候,我開始上網查那些科技大牛的人生經歷,特別是那些輟學的,挨個分析。
查下來,我發(fā)現很少有學歷低的大佬,即使那些沒讀完大學的,也大多不是因為“厭學”而輟學,而是考上大學后,發(fā)現學校教的東西他們都會,所以才輟學創(chuàng)業(yè)。
想明白的時候,離中考還有半年,我決定這期間先集中精力準備中考,應該考個不錯的高中,然后去好的大學,沒有扎實的技術支撐,長遠來看是不行的,我可不想只當一個腳本小子。
當時中考的成績也還可以,我也開始慢慢和家人和解。上了高中后,我開始系統的學習一些網絡安全的技術,隨著提交的漏洞越來越多,我開始獲得各種廠商的感謝,安全平臺的獎勵……這對長久不被承認的我來說,非常重要。
在這個過程中,改變最大的應該是我哥,他之前覺得學這些技術耽誤學習,強烈反對,后來我發(fā)現一些漏洞或者獲得一些獎勵的時候,會跟他分享,他其實慢慢理解我了,也會幫我跟父母溝通。
慢慢進入這個圈子后,我也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一些原來在網上的朋友,也因圈子里的一些活動線下“面基”成功。
和家人的關系,也在逐步緩解,我覺得他們真正認識到我所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還得要從一次丟手機的事情說起。
2017 年 3 月 7 日,家里有人手機被偷,將第一個求助電話打給了 17 歲的我。
跟大多數人一樣,發(fā)現手機丟了后,我第一反應是登錄 iCloud 官網使用 iPhone 的定位功能,嘗試尋找丟失手機的具體位置。
如你所料,小偷將手機關機,定位功能失效。
接著我開啟了丟失模式,按照流程留了我的手機號讓小偷聯系,這個聯系方式會顯示在丟失手機的屏幕上。
畢竟,你要想得到手機,還是得撩到小偷,以下是我的開場白↓↓↓
請與186××××××××聯系,手機內有重要資料,歸還必有重金感謝。
放心,小偷肯定回來聯系你的,因為他必須得到機主的 iCloud 賬號密碼登錄才能解開,如果沒有賬號密碼,手機相當于磚頭。
與此同時,我打了人生中第一個110,找回手機,還需要警察蜀黍的幫忙,這點很重要。
我們在派出所調取監(jiān)控時發(fā)現,攝像頭根本沒有拍清楚小偷的相貌,得手后匆匆進入小巷離開了,僅有一個衣著特征。茫茫人海,真要憑借樣貌找,肯定是大海撈針。這時先不要著急,等對方先聯系你。
果不其然,沒過幾天,對方的釣魚短信就來了↓↓↓
小偷顯然是在嘗試套取我們的 Apple ID 賬號和密碼,看對方的發(fā)送號碼:0085****8634/ 0085****8809,一看就是網絡虛擬號,這也意味著從查詢電話號碼揪出小偷這條路不可行,不過我還是得到了兩個釣魚網站的域名。
破案,就從這兩個山寨的 iCloud 域名入手。
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釣到后臺的操作者,實操步驟是:
1.通過域名找到釣魚網站的后臺地址。(找到敵方巢穴)
2.破解后臺的登錄賬號和密碼,在后臺坐等對方上線暴露IP。(拿到鑰匙進去,掌握作案證據)
3.拿到具體 IP 地址,鎖定嫌疑人,最后警方來端掉這個團伙。(等敵人回來,聯合警察收網)
首先,第一步,通過域名找到釣魚網站的后臺。
通過域名,我查到了它的注冊商,域名的注冊人,創(chuàng)建時間等信息。
上戰(zhàn)場之前,首先得研究清楚敵情,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
得到域名地址后,我開始收集數據,分析釣魚網站的配置信息,通過服務版本,來查找對應的解析漏洞。(對技術不感冒的童鞋你先坐下,別著急走,后面的故事更精彩!)
技術宅們如果想知道更詳細的破解的過程,大家可以去看我的分析(點這里)。
通過暴力破解,終于找到了對方的后臺地址。走到這步意味著,我終于找到了對方的家門口,這時候,擺在我面前的任務是,破解掉他家的密碼鎖。
開始第二步,破解后臺的登錄賬號和密碼,在后臺坐等對方上線暴露IP。
你當然不能直接找對方要密碼,而是盡可能搜集與他相關的信息,比如他的生日、手機號、QQ號等等。
這時,單有技術還不夠,還得有點社工思維,用你的語言魅力說服域名所屬的服務器的客服人員,讓他給出域名注冊人的QQ和電話等信息,再根據這些信息來暴力破解后臺的登錄名和密碼。
在這個過程中,我用到了字典生成工具:crunch,它可以靈活定制密碼字典,即根據你輸入的信息來自動排列,定制出適合的字典庫(自己也需要加入一些高危常用密碼信息作為庫存),目的只有一個,破解掉后臺登錄的賬號密碼。
破解有時要集技術、社工思維、運氣等綜合因素才能成功,我運氣不錯,半小時以后驗證成功,得到了后臺的賬號密碼。
嗯哼,好戲開演。你這時已經悄然進入了對方的家里,等著對方回家自投羅網即可。
第三步,拿到具體 IP 地址給警察蜀黍,同時加微信引蛇出洞。
大家知道,IP是可以透露出你的具體地址的。
所以要想抓到小偷,就得找到他的真實IP,怎么找到他的真實IP?
我回到后臺的主頁面,利用小腳本對釣魚頁面的登錄口進行批量填窗提交,換句話說,就是偽裝成魚等對方來釣。
碟中諜的感覺有木有!
大家都了解釣魚網站收取信息的回饋規(guī)則。只要一有信息填入,另一端小偷的郵箱或者手機號碼就會收到網站的提示(類似于“xxx上鉤了”)。根據心里分析,小偷在收到這樣的提示的情況下,會立馬登錄網站后臺查看數據或者信息,馬上對被偷手機進行解鎖。
在我提交了大概500條虛假的ID和密碼后,對方終于上線了,這時,我在后臺的操作日志頁面終于拿到了他的IP地址。
這時,我先把 IP 地址給了警察蜀黍,由此可以對他進行定位,具體位置是南昌市某大廈 。
與此同時,我繼續(xù)利用后臺拿到的賬戶密碼,登錄小偷的郵箱、真實QQ、微信ID、手機號碼…
下面給大家還原手機號碼的社工過程:
其實最開始是添加qq的,但是他很警惕,加好友后第一句直接問:上家是誰?
我半分鐘沒有回答上來,直接被刪了。所以沒來得及截圖~
有了這次的經驗,知道了他被加好友的問法。開始搜索他的微信,但這次我選擇讓一名女生和我配合去添加他的好友,假裝購買廉價的二手手機。
取得對方的信任后,約交易地點,然后告訴警察。
恩,結果如下圖。
嘿,其實這次幫家人找到手機,對我來說意義重大,起碼證明,我天天鼓搗電腦,真的是在研究技術,兩年前,由于他們的誤解,我差點離家出走,輟學創(chuàng)業(yè)。
目前,我剛剛進入大學,讀的是計算機專業(yè),長遠來看,網絡安全所需要研究的東西,是非常考驗你計算機的基礎知識的。
以后希望能結合一些社會工程學的知識,來做網絡安全方面的研究,挖了這么多漏洞,其實最脆弱的地方還是人。
特別是在新聞中,有一些學生因為漏洞導致信息泄露被騙自殺,看了真的是很心痛,我希望以后能利用我的所長,減少這類事情的發(fā)生,在網絡世界中做一個懲惡揚善的俠客。
因為我相信,指尖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本文為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