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張馳 | 2014-06-20 18:14 |
本周三晚上筆者在廣州參與了電蟒科技公司“電蟒云音響(CrazyBoa)”的發(fā)布會,號稱是全球首款云音響,在傳統(tǒng)藍牙音響的基礎上植入了自己的云音樂庫,聯網后可以獨立播放音樂,不依賴手機的數據,還能根據收聽記錄推薦歌曲。制作上采用了與蘋果電腦一樣的全鋁一體化成型技術,音頻上兼顧高中低三個頻段,還有獨家的DRA音頻編碼和DPS音效增強技術。
藍牙音響市面上不少,云音樂服務也有很多,比如亞馬遜推出不久的Prime服務,Sportify和Beats的音樂服務。敢說是“全球首款”,想必是做過市場調查,筆者之前也沒見過擁有云數據庫的音響。
發(fā)布會的亮點不多,開場視頻中0.5秒的露點算一個。具體的參數沒有多講,這對多數用戶也沒有多大意義。音響效果如何也是見仁見智,現場上臺互動的2位觀眾中有1位覺得沒有經過電蟒音效處理的音效比較合適自己。到后半程董事長趙輝提到“互聯網焦慮癥”以及最后公布的股東名單時,筆者才意識到電蟒音響或許是傳統(tǒng)廠商想借此逆襲的產品。
趙輝稱電蟒是40歲大叔們的創(chuàng)業(yè)之旅。他表示現在許多傳統(tǒng)廠商都患上了“互聯網焦慮癥”,互聯網對他們來說是洪水猛獸,卻又不得不適應這一潮流,不少廠商趕不上互聯網的步伐,只能被貼以“傳統(tǒng)”的標簽,市值也一落千丈。這樣看來,電蟒云音響與其說是適應互聯網之作,倒更像是傳統(tǒng)廠商欲證明自己還很能“干”。最后公布股東名單時,不禁讓筆者認為這已經不是產品發(fā)布會,而是公司成立的誓師會。
電蟒股東有國光電器和同方股份,前者是傳統(tǒng)的電聲設備制造商,為不少國外音響設備做過代工,技術實力不差。另一股東是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廣晟資產,提供了DRA音頻編碼技術,據稱是國際三大音頻標準,體積小但音質高。發(fā)布會上,趙輝還指出音樂版權方面有與中國電信愛音樂合作,因為它是中國擁有版權音樂數最多的公司之一,有180多萬首。
這些公司不一定都“傳統(tǒng)”,但與互聯網的關系都挺遠。幾家湊到一起提供云音樂服務,開發(fā)大數據技術也是想在互聯網的潮流中求變。
在電蟒音響的發(fā)展目標上也可以看出一些“傳統(tǒng)”的影子。這款音響公布的價格是1999元,在音響設備中算中端,畢竟還達不到規(guī)定使用“火電”還是“水電”的規(guī)格。但對一般網友來說還是偏貴,很多人只會買幾百塊的音響吧。不過結合電蟒宣布的發(fā)展目標和正在開發(fā)的產品來看,這一價格是合理的。
這款產品后,電蟒除了會開發(fā)一款便協(xié)式的小音響外,主要產品會是與電視結合的家庭音響系統(tǒng),車載音響系統(tǒng),未來還會與KTV等場所合作推出云音響服務。趙輝透露,云音響可以通過云端的數據庫對各地音樂場所的音樂進行管理,會更加規(guī)范統(tǒng)一。這些設備顯然不適用個人用戶,銷售渠道也不會是網絡直銷。家庭音響系統(tǒng)雖然可以在網上購買,但各地的超市賣場顯然是更重要的渠道,而且家庭音響一般會與電視,冰箱等家電一起購買,算是一個“大件”,網上渠道并不能令不少用戶放心。
會后,筆者與電蟒的CMO蔡偉杰進行了簡短的交談。我問為什么不與蝦米等音樂服務商合作,這樣可以更專注于硬件,他表示除了版權考慮(蝦米的音樂版權數排不進前四)外,還有音質考慮,因為網上Mp3格式居多。他顯得對自己的DRA音頻格式很有信心。此外,在云服務和大數據技術上,蔡偉杰也說都是公司自己開發(fā),沒有借助第三方服務。這種什么都要自己干的“固執(zhí)”,還是充滿了傳統(tǒng)廠商的驕傲,只是不知道最后會不會變成傲嬌。
不論如何,傳統(tǒng)廠商的求變對用戶來說都是好事,只要能體驗到更方便的服務就好。筆者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說,互聯網行業(yè)競爭太激烈,部分精英可以考慮“空降”傳統(tǒng)行業(yè),不僅工作輕松賺錢還多。現在看來后者自己就要趕上來了。
相關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