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田苗 | 2016-10-29 12:30 |
本周,關于VR頭顯的消息一個接一個。小米VR眼鏡正式版發(fā)布,售價199元;微軟發(fā)布會宣布與數(shù)家PC廠商研發(fā)VR頭顯;同時谷歌收購眼球追蹤技術公司Eyefluence,目標是VR和AR設備。VR市場確實需要大廠的推動。
10月25日下午,小米召開發(fā)布會,發(fā)布手機Note2。同時,正式推出小米正式版VR眼鏡,售價199元,支持小米Note 2、小米5、5s和5s Plus四款手機。
據(jù)雷軍介紹,此前推出的售價49元玩具版VR眼鏡,兩個月時間售出了40多萬臺。此次的正式版VR眼鏡,具備內容獨立運動傳感器,延遲達到16毫秒,還配備了一個9軸體感手柄,該手柄支持觸摸操作。
內容部分,目前的MIUI VR平臺上,全景視頻共有500多部,30多個VR應用,同時還有200多位開發(fā)者報名,為小米VR眼鏡開發(fā)內容。雷軍認為,VR技術還需要3-5年時間才能成熟。
至于對Daydream的支持,小米VR的產品總監(jiān)馬杰思表示,這款VR眼鏡是小米VR自主產品,Daydream還是未來計劃中的事情。
如果說小米VR玩具版是一款布版的Cardboard紙盒,那么小米VR正式版則是對標三星Gear VR和華為VR的高端VR手機盒子。和Gear VR一樣,這款產品內置了獨立運動傳感器,官方稱其靈敏度比普通VR頭顯高16倍。在適配方面,小米對MIUI底層渲染模塊進行了深度優(yōu)化,小米表示它可以達到16毫秒的超低延遲。
這也是為什么小米VR正式版僅適配小米note 2,小米手機5、5s及5s Plus四款手機,與三星和華為的VR頭顯一樣,它們需要旗艦手機的性能才能驅動良好的VR體驗,保證低延遲。
焰火工坊的CEO婁池這樣評價小米VR正式版,
小米VR是目前類GearVR產品中較為優(yōu)秀的一款,除了較低的延遲能有效降低眩暈外,小米VR的手柄參考了Daydream,外形參考了PSVR,算是采眾家之長。
在過去一段時間,Cardboard眼鏡盒的銷量不斷攀升,這證明了普通消費者對入門級VR設備的需求是旺盛的,但Cardboard體驗太差談不上用戶留存,而類Gear產品則真正有可能做到入門級體驗。
未來入門級眼鏡盒陀螺儀應該成為標配,這也是檢驗移動VR技術的一個門檻,但并非所有手機廠商都能具備小米和華為這樣的技術能力,這也讓近期許多配普通盒子的VR手機非常尷尬,也讓我們焰火工坊這樣的第三方公司有了生存空間。
10月27日,微軟在剛剛結束的10月發(fā)布會上將重點放在了3D內容創(chuàng)作,增強現(xiàn)實和虛擬現(xiàn)實上面。為了推動VR設備的普及,微軟宣布將聯(lián)合聯(lián)想、惠普、戴爾、華碩、宏碁等5大PC制造商推出VR頭顯,最低起售價只需299美元。
微軟表示,5大PC制造商目前都在為PC開發(fā)帶線的VR頭顯。同時和HoloLens一樣,它們都擁有Inside-out空間定位系統(tǒng),這意味著不需要像HTC Vive那樣架設外部基站也能實現(xiàn)6自由度追蹤功能。
上述PC制造商中有一些已經在做VR相關產品了,其中宏碁在與Starbreeze合作開發(fā)高端VR設備StarVR;華碩在Computex上展示過一款帶線的頭顯;聯(lián)想和蟻視合作過VR手機盒子;惠普和戴爾沒有頭顯,但推出了支持VR的PC產品。
北京時間10月26日晚,微軟召開發(fā)布會,宣布Windows 10 Creators Update,并將于2017年初正式上線?,F(xiàn)場展示了關于3D圖像創(chuàng)作,以及Hololens的演示等。
發(fā)布會上,微軟總經理Megan Saunders展示了關于3D技術。例如在Windows 10系統(tǒng)搭載的手機上下載一個3D圖像捕捉應用,掃描舞臺上用沙子堆成的城堡后,會被儲存為一個3D圖像。
接著,她還介紹了Paint 3D應用,用來進行3D圖畫創(chuàng)作。該應用可將之前掃描的城堡加入,形成新的3D圖片。同時,其中還包含了名為Remix 3D創(chuàng)作素材庫,有不少3D 素材供用戶選擇,甚至可以直接從游戲Minecraft中尋找3D創(chuàng)作素材,如果有打印機,還可以將作品打印出來。
不過,重頭戲還在VR和AR部分。在Windows Edge上,用戶佩戴Hololens后,可隨意將Edge中的物體拖出來,擺放在任何地方。例如,弄把椅子擺放在臥室中。
同時,現(xiàn)場還演示了全新的HoloTour應用。盡管名字中帶有Holo,但其實是個VR應用,戴上VR頭顯后,用戶會化身虛擬人像,選擇任何想去的地方。
總的來說,他們的核心技術是眼球追蹤技術,可自然地動動眼睛將意識轉化為動作(transform intent into action through your eyes)。用戶兩分鐘就可掌握他們的語言,操作起來像走路或說話那樣自然。同時,用戶不必盯著物體激活它們,操作交互發(fā)生的速度只會受到思考和觀看的速度影響。
該公司在2013年由Jim Marggraff和David Stieher兩人創(chuàng)辦。Jim畢業(yè)于MIT,并拿到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專業(yè)的學士和碩士學位。他之前曾創(chuàng)辦過不少成功的公司,他一直致力于研發(fā)革新性的技術,用以改進交流和生產力。他曾擔任美國第一兒童教育品牌Leap Frog公司的數(shù)個要職,并開發(fā)了Leap Pad(兒童娛樂平板電腦)的學習系統(tǒng),使其全球銷量達到10億美元。
另一位創(chuàng)始人David擁有30年的創(chuàng)業(yè)經驗。他執(zhí)著于將新的技術帶入新的市場。同時,公司的CTO Peter Milford是位物理學家,具有20多年的行業(yè)經驗。他的技術專長在于嵌入系統(tǒng)和電子工程。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