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奕欣 | 2016-12-06 21:41 |
SIGGRAPH Asia 大會已經(jīng)進行到第二天,包括 VR、計算機視覺處理等多個領域的展覽也于今天正式開幕。如果說昨天還只是前菜的話,那么今天主菜就要新鮮出爐了。
來自谷歌 DayDream 團隊的 Paul Debevec 1996 年在 UC 伯克利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在動畫制作及計算機圖像領域有著豐富經(jīng)驗,可以稱得上是電影節(jié)的技術泰斗,他在今年六月加盟谷歌 DayDream 團隊。
今天早上,Debevec 做了名為《如何把高擬真的虛擬人物應用于電影、游戲及 VR》的主題演講。
從當年玩著 64 KB 的電腦到高中攝影社助理,Debevec 對計算機圖像產生了很濃的興趣。
1996 年在 UC 伯克利大學取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后,他著手采用高分辨率計算機生成虛擬圖像,并于 1997 年首次在他自己導演的電影短片《The Campanile Movie》中展示,而《黑客帝國》中馳名的「子彈時間」(bullet time)也是基于這種技術改進而成。
我們在影院中也已經(jīng)能看到不少基于 CG 技術的科幻動作形象:《侏羅紀公園》的恐龍、《阿凡達》的 XX、《火星救援》里穿著宇航服的馬特達蒙,甚至是《速度與激情 7》里「死而復生」的保羅,都是計算機的杰作……隨著技術的進步,人物的數(shù)字化已經(jīng)成為了電影制作的一種必然趨勢。但是,由于光照會在人臉上形成陰影,如果簡單粗暴地將實地拍攝好的人臉「照搬」到電影場景中,逼真程度就會大打折扣。
Debevec 在會上介紹了他在 2000 年設計研發(fā)的一種方法——基于圖像的光照技術(Image-Based Lighting),簡單說來,就是采用真實光源來測量 CG 對象的一種方式。一開始 Debevec 的方法是用單個攝像機反復多次環(huán)繞拍攝人臉,再利用拍攝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利用構建好的反射函數(shù)生成三維圖像。這個圖像在算法作用下,可以應用于任何的場景,人臉也能夠反映出目標場景下的陰影變化情況。不過后來增加到多個攝像頭環(huán)繞同時拍攝,這樣效果更能接近真實情況。
為了營造更好的燈光效果及建模精度,Debevec 首先對多光譜照明進行了改進(Multispectral Lighting Reproduction)。一開始他采用的是一款含有 18 個 LED 燈(8 紅、5 綠、5 藍)的 MR 燈,但后來改用了只含有六個 LED 燈,但含有更多原始顏色的光源,為的是更好地在自然環(huán)境下覆蓋幾乎所有可能想象的顏色。經(jīng)過幾次改良后,最終變成了現(xiàn)在下圖的樣子。
除了從設備上下功夫外,軟件的要求也同樣不能落下。實際上,動態(tài)化的人物面部表情捕捉比起靜態(tài)的人物而言更加困難。其中最為典型的一個例子便是 2008 年的「數(shù)字化的 Emily」(Digital Emily),Debevec 采用上述所說的技術,讓演員 Emily O'Brien 在一個布滿 165 個 LED 燈和攝像機的大圓球內拍攝了一組動態(tài)的面部表情照片。
第一行表示的是四個球面光照在不同級別亮度下,Emily 所拍攝的照片;
第二行表示的是加上高光之后的臉部變化。
每個照明方向都會拍攝下數(shù)以百計的表情圖片,研究者們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模擬出了一個數(shù)字化的 Emily??纯闯晒遣皇欠浅1普婺兀?/p>
根據(jù)同樣的原理,《阿凡達》中的女主、迪士尼《奇幻森林》里的人熊共舞,也是用這樣的技術實現(xiàn)的。
在《烏龍?zhí)毓ぁ罚–entral Intelligence)中,只需要拍攝下道恩強森所有的面部表情,就能把他俊朗的臉安在高中時代胖胖憨厚,一身肥肉的 Bob Stone 身上了。
Debevec 還提到,奧巴馬也同樣在美國白宮用這類技術拍攝了自己的多角度,并憑此制造出了他的半身像。
此外,這項技術還能把虛擬人物帶到教室中去,讓學生向二戰(zhàn)幸存者進行提問和互動。
諸如此類的應用不計其數(shù),那么它的真正意義又在哪里呢?在演講的最后,Debevec 解開了我們心中的謎題:
對于演員來說,技術實際上并不會讓演技變得無關緊要,相反它會是一種錦上添花的事物,能讓演員挑戰(zhàn)更多的角色,此外,游戲和虛擬現(xiàn)實行業(yè)通過這種技術,能夠推動自動化技術的誕生。
而對于像好萊塢這樣的內容制作方而言,原本需要大量人力勞力去完成的實景拍攝,現(xiàn)在可以直接坐在電腦前完成。
對于圖形學研究者來說,目前利用多攝像頭拍攝來制造虛擬化人物的方式還很昂貴,并且依然對技術的要求有著不少要求,Debevec 希望相關的研究人員能夠降低成本,讓這項技術成為普適性更強的東西。
而最后一點則是技術對于真相的意義。此前為了測試學生的數(shù)字化技術水平,老師會讓學生們將處理過的照片放上網(wǎng)絡,看看是否能蒙騙過網(wǎng)民的眼睛。這當然只是一種戲謔的玩法,但人們如何能在真假難辨的信息中去偽存真,技術又應該承擔怎樣的角色呢?
「我們在座的每個人都應該時刻提醒自己,自己正在創(chuàng)造的工具是有多么強大。技術能夠用來教化、用來啟迪、用來娛樂,但它也同樣可以被用來欺騙、用來壓制、用來篡改真相。我們所能做的,是把親手設計的產品首度應用在符合自己價值觀的地方,并且不遺余力地幫助公眾理解和接受。」
雷鋒網(wǎng)小編在會后與 Debevec 進行了簡短的交流。
雷鋒網(wǎng):您在今年 6 月加入了谷歌團隊,繼 DayDream 之后,現(xiàn)在主要負責的是哪方面的內容,是否會和您的老本行有聯(lián)系?
Debevec: 我還是很期待能做些和制作電影有關系的工作的,不過現(xiàn)在主要還是集中于開發(fā)新產品,比如和相機有關的一些內容。
雷鋒網(wǎng):您在演講中主要介紹的是基于圖像的光照技術,而 SIGGRAPH 的本次會議覆蓋了很多虛擬現(xiàn)實的技術,那么您認為這兩者可以實現(xiàn)怎樣的結合?
Debevec :我認為基于圖像的光照技術更多地會應用于 AR 領域。如果你想以一種更清晰的方式看到面前的某個事物,這類技術會是 AR 所需要的。又或者,你可以采用光照技術進行遠程溝通,就像我在演講中提到的二戰(zhàn)訪談一樣。目前有不少廠商正在研究全息影像這樣的技術,它們必然需要一個好的光照技術以強化真實感。
雷鋒網(wǎng):您可以算得上是計算機圖像在電影領域應用的泰斗,那么您認為 VR 視頻的市場是怎樣的?
Debevec:目前有不少廠商做出了這樣的嘗試,希望從硬件上為 VR 視頻提供內容,如 Facebook 的 Surround 360 全景相機。 但是,除非你有 VR 頭盔,否則很難將它拍攝下來的內容呈現(xiàn)給觀眾。不過,也有像 Google Cardboard 這樣的簡單硬件,想讓用戶用更少的價錢,比如 10 美元,就能更近地接觸 VR 相關的內容。而就像我所在的 Google DayDream 頭顯團隊,也正在努力讓用戶以一種可接受的方式購買 VR 產品。雖然目前的步伐邁得很小,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的開始,畢竟 3D 效果比一張平面圖片而言,已經(jīng)算得上是一個質的飛躍了。
相關文章:
朋克學術大牛上演“換頭術”,原來深度學習還能這樣玩?。ǜ秸撐南螺d)|SIGGRAPH ASIA 2016
能跟人類對話還不夠,機器人還得會用表情、手勢表達情緒|SIGGRAPH ASIA 2016
重磅!獨家解密騰訊AR開放平臺“QAR”!| SIGGRAPH Asia 2016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