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文作者: 劉芳平 | 2016-06-16 20:17 |
據TechCrunch報道,以色列光學公司Lumus宣布獲得來自盛大投資和水晶光電的1500萬美元B輪融資。這家公司主要生產智能眼鏡的光學模組。
該公司的主要技術之一是波導光學元件(Light-guide Optical Element waveguide),也就是將畫面投射到特殊透明屏幕上的技術,可用于智能眼鏡等各種頭顯。目前Google Glass等各類AR智能眼鏡的光學模組用的都是波導光學技術。
那么,為什么它會受到國內資本歡迎呢?
首先,這家公司擁有世界領先的技術,國內AR眼鏡公司梟龍科技跟Lumus有合作,創(chuàng)始人史曉剛對雷鋒網表示,這家公司應該代表了波導光學技術的世界最高水平。
Lumus從事這個行業(yè)已經有十幾年歷史,美國F-16和A10戰(zhàn)斗機飛行員頭盔的光學模組都是他們做的。
該公司的產品特點是鏡片薄、尺寸小、視場角大。下圖是他們最新的一款產品OE-32,擁有720p分辨率,40度視場角,透明度大于78%,厚度僅有1.6mm。對比之下,Google Glass的顯示模組只有640×360的分辨率,視場角只有大約15度。
Lumus推出的一個官方眼鏡設計參考
Lumus的光學技術雖然好,但產品也非常昂貴,一對鏡片要1500美元,這也是為什么它一直停留在商用領域。
不過該公司已經在嘗試進軍消費級市場了,正著手擴大產量,現在已經從200-300片每月增加到1500片每月,未來還將擴大到數千片每月。生產規(guī)模的擴大是成本下降的一個重要因素。
該公司CEO Ben Weinberger對TC透露,此輪融資共有三個目的:增加產量;擴大研發(fā)規(guī)模;增加商業(yè)開發(fā)。
Lumus希望最早在2018年將產品投入消費市場。史曉剛表示,隨著光學模組越做越小,越來越薄,智能眼鏡會越來越接近正常的眼鏡。不過他認為目前還是太大,到2018年也不一定能實現像正常眼鏡一樣。
梟龍科技正在做基于Lumus光學模組的智能眼鏡,但還沒有決定是否量產。史曉剛表示原因是成本過高,而且支持溝通也不是很方便。他們期待國內能夠有替代性的方案。
國內也有做類似Lumus產品的公司,例如北京靈犀微光科技在今年4月份就發(fā)布了一款只有1.7mm厚的光學模組,擁有視場角30度,雙眼分辨率720P,透光率超過90%,而且可以適配近視鏡片。然而成本仍然比較高,雖然比Lumus是要低的。
盛大投資對Lumus的投資不難理解,這家VC沒有接受采訪,不過此前雷鋒網小編曾跟該機構的一位投資人聊過,他們對AR/VR領域非常關注,且總是瞄準一些小國未被發(fā)掘的優(yōu)秀項目。在VR領域他們曾投過做VR主題公園的The Void,做VR垂直媒體的UploadVR以及游戲工作室Sólfar。
水晶光電穿透式光引擎—CVG29F02C,圖片來自官網
水晶光電對這次投資的描述是“強強聯合”,這也容易理解,該公司是國內領先的光學產品公司。其產品也包括針對智能眼鏡的光學模組。
在雷鋒網看來,水晶光電投資Lumus明顯看重的是該公司的技術,而Lumus應該是希望通過對方來實現產品量產并降低成本,同時獲得進入中國市場的渠道。通常國內的優(yōu)勢在于制造和市場。
往更大的角度來看,這些公司都在賭的是AR市場的爆發(fā),雖然AR現在鋒頭被VR蓋過,但看好AR領域的公司仍然非常多。Digi-Captial的一項預測顯示,到2018年AR市場將比2015年增長16倍,達到36億美元。
用亮風臺唐榮興的話來總結本文再好不過了:
阿里投資了Magic Leap,騰訊投資了Meta,盛大投了Lumus,紅旗插遍全球,AR是未來,未來已在我們土壕手中。
雷鋒網編輯柏蓉對本文亦有貢獻。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