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文作者: no name | 2016-10-31 20:08 |
近日,印度初創(chuàng)公司 Genic.ai 開發(fā)的 MogIA 人工智能系統(tǒng)一時間火遍了社交媒體,也登上了各大媒體的標題欄,如果你還不知道那真的是 out 了。
怎么回事呢?原來是在美國總統(tǒng)大選進入最后白熱化競爭的沖刺階段,MogIA 預測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將擊敗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贏得最后的總統(tǒng)寶座。這套系統(tǒng)從谷歌、Facebook、Twitter 和 YouTube 上收集了 2000 萬個數據點,隨后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得到預測結果。
預測歸預測,究竟準不準呢?據國外媒體報道,這套早在 2004 年就誕生的人工智能系統(tǒng)隨著時間推進正在變得越來越智能,它曾準確預測美國最近三屆總統(tǒng)大選結果。
嗯,這個厲害了,AI 科技評論君表示只有一個字“服”。
雖然在目前的民調中,特朗普仍然落后于希拉里,但 MogIA 預測,特朗普的勝率甚至已經比 2008 年時的奧巴馬高出了 25%。Genic.ai 公司創(chuàng)始人Sanjiv Rai 承認,MogIA 系統(tǒng)仍存在一些數據分析缺陷,畢竟 AI 系統(tǒng)還沒有完全智能到識別出人們在社交媒體中說的“反話”。
所以,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媒體,AI 科技評論君覺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本著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那些年國內外 AI 預測過的事情最后都說對了嗎?
百度預測電影《黃金時代》票房“馬失前蹄”(2014 年)
《黃金時代》在 2014 年的國慶黃金檔上映,演員陣容方面,無論是湯唯還是馮紹峰,都是炙手可熱的、有極高票房號召力的大明星。百度在 2014 年預測《黃金時代》票房會超過 2 億元,實際票房卻不到 5000 萬元,被打臉的百度事后只能解釋說票房預測還在內測之中。
其實百度很早就開始研究并在內部測試票房預測了,前愛奇藝首席內容官馬東曾表示,在愛奇藝內部,基于百度大數據的票房預測已經能夠做到 80% 以上的準確率。
那么為什么中國最有能力做大數據預測的百度會“意外”馬失前蹄呢?
在國內做電影票房預測存在一個根本性的“疏漏”,就是中國電影市場的歷史數據沉淀嚴重不足。我國有詳細、清楚和準確的票房記錄是從 2012 年開始。
有相關從業(yè)者表示:
“票房預測模型較為依賴歷史數據,但通過歷史數據積累學習比較難,(我國)有數據可查的片子數量也只有數百部,可用來學習規(guī)律的歷史數據積累其實十分有限?!?/p>
Unanimous A.I. 預測奧斯卡大獎命中一半(2016 年)
在第五次被奧斯卡提名之后,小李子終于如愿以償地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成為了本屆奧斯卡上最大的話題之一。
不過在此之前,人工智能公司 Unanimous A.I. 已經根據大數據預測出陪跑 22 年的小李子(萊昂納多)將獲得最佳男主角。
UNU 預測奧斯卡最佳男演員
Unanimous A.I. 總共對包括最佳男演員在內的 6 個大獎歸屬進行了預測。其中有三項命中,正確率高達50%。
Unanimous A.I. 對本屆奧斯卡預測命中的有以下三個獎項:
憑借《荒野獵人》,萊奧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prio)獲得最佳男主角。
憑借《房間》,布里·拉爾森(Brie Larson)獲得最佳女主角。
憑借《荒野獵人》,伊尼亞里圖(A.G. Iárritu)獲得最佳導演。
微軟預測里約奧運獎牌榜失準(2016 年)
其實,微軟在今年的奧斯卡前一天,也通過小冰做出了預測,結果還挺準的:
微軟小冰的奧斯卡預測
但在之后對里約奧運會獎牌榜榜單的預測中失準,預測結果是:
美國仍將以 40 枚金牌與 95 枚總獎牌獨占鰲頭,緊隨其后的是中國 37 枚金牌與 82 枚總獎牌,兩國將占據獎牌榜的第一集團。其他金牌 10+ 的國家依次為英國、俄羅斯、德國、韓國、澳大利亞,隨后是法國、日本,東道主巴西排在第十。
但實際結果是:
實際里約奧運獎牌榜
看似簡單的預測榜單,其背后卻蘊含著人工智能、大數據、深度學習等黑科技。多年來,許多科學家與體育專家都試圖預測奧運會等賽事。傳統(tǒng)上,他們主要通過對有限的歷年奧運比較結果,及運動員近期的賽績來推測下一屆奧運會的獎牌分布。微軟預測是基于海量大數據,通過更多維度的運算進行推測。但事實證明,即使是人工智能預測也可能與實際比賽結果相差很遠。
阿里巴巴小 Ai 成功預測《我是歌手》冠軍(2016 年)
在今年的《我是歌手》決賽當晚,小 Ai 的有 3 個重要預測:分別在比賽開始前、第一輪幫幫唱結束后以及第二輪兩兩演唱結束后,最終以是否預測出現場 500 位大眾評委選出的歌王來衡量勝負。大眾評審進入現場后與外界完全隔離,因此不受小 Ai 預測結果的影響。
賽前各界對于小 Ai 能否預測成功有較大的分歧,僅有 40% 的網友看好,而人工智能界則表現出了信心。
馭勢科技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 兼 CEO、原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吳甘沙表示:
“比賽開始前的預測考量的是模型,第一輪結束后的預測考量大數據實時分析和在線學習能力,而最后一次預測時,也許已經十分簡單了。”
他還表示,七選一貌似不難,其實這個預測的技術要求甚至高于 Nate Silver (美國“預測帝”)的奧斯卡預測。
地平線機器人技術創(chuàng)始人& CEO余凱表示:
“如果預測一個人的打分會比較難,因為這個人的歷史打分數據可能不夠充分,但是 500 個人的打分反映的是大眾的口味和水平以及對歌曲的喜好”
小 Ai 的預測結果是反映現場 500 位大眾評委的打分,這一點歷史上有無數的訓練數據可以使用,信息很充分。
最后,不被網友看好的小 Ai 表現神勇,連續(xù)拿下三輪預測,并在最終環(huán)節(jié)成功預測李玟為冠軍。
不過,其間小 Ai 也有失誤之處。第一輪雖然選出了第7名,但其他歌手的排名均未對上號。而最后3選1時,第2名和第3名也出現了排序顛倒。
被稱為“小Ai之父”的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學家閔萬里表示:
“中間有段時間小 Ai 也懵了,不過隨著比賽繼續(xù),他自動做了很多的調整。這表明人工智能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對人類情感世界開始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仍有很多地方需要進一步學習。”
小結:
盤點完那些年 AI 做過的預測,不論結果,至少我們有了一種獲得信息的新方法。借用美國東北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Nick Beauchamp 的一段話作為總結:
“ 最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得出的結論不僅僅能告訴我們競選中誰更有可能獲勝,還給我們提供了方法,讓我們知道大多數的選民到底在想什么。除此之外,我們還能知道他們做出這樣選擇的動機。這才是AI 帶給我們最關鍵的信息。”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