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胡嘉琪TakeeWOO | 2017-11-06 10:52 |
相隔12年,索尼重新發(fā)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寵物狗Aibo,新一代Aibo的發(fā)布,不僅讓網(wǎng)友感嘆,面對人工智能,連狗都失業(yè)了。
這次Aibo寵物狗不僅外觀可愛、高達22個高FOM自由度移動軸所帶來了逼真靈活的行為動作,最重要的是,Aibo上通過極其豐富的傳感器,包括深度傳感器,光學傳感器,靜電感壓傳感器,靜電感壓觸摸傳導器,陀螺儀和加速度傳感器,人感傳導器,亮度傳感器等,結合AI技術能夠準確識別出主人并在互動過程中感知主人的情緒。換言之Aibo通過這些傳感器能夠具備強大的養(yǎng)成能力,感知到主人的喜好并調整自己的性格及互動行為,成為每個主人身邊獨一無二的Aibo。另外,Aibo自動將主人習慣和個性養(yǎng)成等數(shù)據(jù)傳輸至云端,確保Aibo永不會“死亡”,當然這點并不是什么特別新鮮的事情。
另外,Aibo也會像真狗狗一樣聽懂主人的指令,通過鼻子里面的魚眼攝像頭實現(xiàn)很多有趣的功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相關報道。
然而價格上Aibo并不便宜,高達1700美元的售價注定了Aibo僅能是一款小眾產品,作為參考,1999年初代的Aibo寵物狗在2000美元售價下,約售出了15萬只。從產品定位上,Aibo完全無法幫助索尼在消費級人工智能市場上,像亞馬遜Echo那樣硬生生培植出一個品類。
2017年的消費級人工智能市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從智能音箱“百箱大戰(zhàn)”、到華為Mate 10首先挑起的AI芯片浪潮,到谷歌一系列產品以及iPhone X上的FaceID以及其他AI技術。索尼儼然業(yè)界的一股清流,當別人如火如荼折騰起智能音箱生態(tài)時,自己卻推出了這款萌動全球的治愈系AI產品,大有一股亂點科技樹的感覺,當然這也是索尼一貫的企業(yè)傳統(tǒng)。有人打趣說,索尼大法為新一代Aibo祭出了1700美元售價,到了考驗索粉信仰的時候了——唯一支撐這個售價的,就是真索粉們對索尼大法黑科技的信仰。
但是,新一代Aibo寵物狗的背后,真的只剩下信仰了嗎?我們首先來看看索尼這次重新推出Aibo寵物狗的兩個背景:
首先是索尼本身財務狀況的好轉。2017 財年營業(yè)利潤預期將比 2016 財年增加 2.1 倍到達6300億日元,有望創(chuàng)下 20 年來最好的業(yè)績表現(xiàn)。強勁的業(yè)績表現(xiàn)允許索尼進行更大規(guī)模的研發(fā)投入,重新回到已經(jīng)早已落后于谷歌、亞馬遜、Facebook的人工智能賽道上。去年索尼注資了美國一家初創(chuàng)人工智能公司Cogitai,Cogital主要的方向是AI人機交互技術,使機器從與現(xiàn)實世界的互動中不斷學習,使機器的感應和行動變得更智能、更熟練和更具經(jīng)驗性。相信索尼新一代Aibo寵物狗中重點使用了Cogital的學習技術。
第二個背景是日本社會的特殊性。日本是一個對機器人特別執(zhí)著的國家,擁有強烈的機器人文化,幾乎每個大學都設有機器人實驗室,這點甚至從日本二次元動漫中也能充分反映出來。當然究其原因是多樣性的,一方面是日本低人口增長下的勞動力短缺,導致對于工業(yè)機器人的需求,以及日本政府本身的政策導向,另外也受到了日本傳統(tǒng)的機巧人形文化的影響。在日本社會這種根深蒂固的機器人文化下,索尼在重返人工智能賽道的第一仗中,選擇了自身有過產品化經(jīng)驗、又符合本土文化導向的人工智能寵物狗,并不能說意外。
盡管有著上述兩個背景,但當亞馬遜Echo、谷歌翻譯耳機Pixel Buds、iPhone X等其他消費級人工智能產品均主打極致的實用性功能時,比如Echo能幫助用戶播放音樂、搜尋信息、調節(jié)空調溫度甚至叫輛Uber到樓下,而索尼卻違背其他玩家的主流方向,堅持推出了Aibo寵物狗這款實用性功能相對較弱,主打人機情感交互的產品,雖然用戶并不會對Aibo在實用性功能上要求太多,畢竟人們對寵物狗的需求本身就是情感性的,沒有人指望自己養(yǎng)的狗狗能從事什么具體性工作(頂多看家護院,但現(xiàn)代家庭一般也不太需要)。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索尼在人工智能技術路徑上的選擇?
當我們觀察消費級人工智能領域的未來趨勢時,傾向于看到了功能性訴求,比如個人事務助手、自動翻譯、攝影圖像處理等,往往容易忽略未來智能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項議題——當今后我們身邊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人工智能產品、機器智能已經(jīng)充斥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時候,應該如何看待和處理人與人工智能(機器)的關系?比如說,我們到樓下便利店購物時候,結賬時也許會和服務員聊幾句小區(qū)附近發(fā)生的事情;但以后隨著無人商店普及,服務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了解我個性化購物需求、但不知道樓上張阿姨家添丁了,即使知道也無法和我們分享喜悅的虛擬助手。智能化是未來演進的方向,但一個智能化的時代,是否必須意味著四周充斥著冷冰冰的機器?
比如說,現(xiàn)在智能語音助手的語音識別準確率已經(jīng)達到了很高的程度,也確實能幫助我們解決現(xiàn)實中的一些問題,但每次對話時,我們往往會無意識地控制住自己,用平淡、不帶任何情緒的語調說出我們的需求,為什么?因為我們知道這個機器并不會感受到我們的情感,對話中如果充斥喜怒哀樂等情緒將會是一種很別扭甚至讓人覺得很傻的體驗。
這絕不是未來人機交互的范式,因為不符合人性。
因此,在人機交互中對用戶情感的處理,將會是決定人和機器之間交互摩擦力大小的重要紐帶。只有這樣才能使得人機交互變得更加符合人性,才能獲得用戶的認同甚至移情,促使人機交互過程中的平等對話,使人工智能(機器)成為用戶內心接納的“伴侶”甚至“外部器官”。
索尼在人工智能寵物狗Aibo上的投入,正是朝著這個路徑去積累技術。雖然在市場定價上,幾乎可以認定Aibo難以獲得市場意義的成功,但對于未來人機交互技術的探索上,Aibo將會是一塊很好的試驗田。智能語音確實是未來人機交互最重要的方向,但人機情感交互、肢體語言交互也是必不可少的組成,否則我們面對的,將會是一個冷冰冰的機器時代。
事實上,目前從事人機情感交互的公司或團隊仍然很少,當然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是一個技術方向不明確、缺乏短期市場前景的領域,創(chuàng)團隊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實用性應用領域中,無疑更加容易獲得成果以及融資。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應該感謝索尼,在人機情感交互領域做了Aibo這款產品嘗試,這無疑是消費級人工智能領域一項十分有益的探索,畢竟也許沒有比做一款電子寵物狗更能夠深入探索用戶與機器之間情感交互模式的產品了,甚至可以說可能只有具備深厚機器人文化的日系公司才能夠沉下心去積累。
人與人工智能(機器)之間的關系,不應僅僅是冷冰冰的“用戶——工具”關系,而是讓人工智能(機器)成為用戶內心接納的“伴侶”甚至“外部器官”,這點其實索尼在1999年上市的初代Aibo,已經(jīng)一定程度做到了。索尼在2014年起停止了初代Aibo寵物狗的維修售后服務,但在這十幾年的時間內,很多購買了初代Aibo寵物狗的用戶,實際上已經(jīng)將Aibo當成自己家庭一份子看待,對于已經(jīng)無法維修的初代Aibo寵物狗,甚至有用戶組織為它們進行集體葬禮,請寺廟的僧侶為它們禱告。
而這次索尼推出的新一代Aibo,有著更加先進的傳感器與人工智能技術,又能相比它前輩創(chuàng)造那些不同?或許我們很快就能夠看到。
如果說索尼人工智能寵物狗Aibo的背后真有信仰的話,那就是對人與機器之間關系的探索。
雷鋒網(wǎng)按:本文作者胡嘉琪,雷鋒網(wǎng)專欄作者。
雷鋒網(wǎng)推薦閱讀:
時隔12年,索尼重返機器人賽道,新版Aibo將于明年春季亮相
雷峰網(wǎng)特約稿件,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