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關注已久的“CCF-NLP走進高?!毕盗兄辈ブv座,9月27日精彩繼續(xù)!為了促進更多師生對自然語言處理前沿進展的了解,幫助在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yè)大學生成長和發(fā)展,CCF-NLP致力于讓領域內的權威大牛們走進更多的高校,與師生進行溝通和交流。自然語言處理專委會為此將舉辦一系列CCF-NLP走進高校系列活動。在“CCF-NLP走進高?!笔灼谧哌M“華南理工大學”的分享會上,專家們圍繞預訓練語言模型、跨語言遷移學習做了精彩報告,在AI研習社、Bilibili等平臺上觀看的用戶達到4.2萬人次,報告會反響熱烈。(點擊回顧首期活動)9月27日“CCF-NLP走進高?!钡诙趯⒆哌M美麗的“鄭州大學”。演講內容主要圍繞預訓練模型在多語言、多模態(tài)任務的進展,自然語言處理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自然語言與理解幾大主題展開。本期活動由中國計算機學會自然語言處理專業(yè)委員會(CCF-NLP)主辦,鄭州大學、AI研習社聯(lián)合承辦,AI科技評論作為戰(zhàn)略媒體,活動將結合線上直播和鄭州大學線下分享方式舉行。本期走進鄭州大學分享嘉賓,既有自然語言處理學術領域的鉆研家,也有應用領域的實戰(zhàn)家,他們將帶我們深入了解自然語言處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發(fā)展趨勢。本次活動邀請到三位NLP領域的資深權威學者進行主題分享,分別是:- 蘇州大學教授&自然語言處理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周國棟
在多年的研究生涯里,三位嘉賓對自然語言處理、預訓練模型、機器翻譯、人工智能等熱門NLP研究課題屢有建樹,頗有心得,將為研究者們接觸NLP前沿資訊提供新穎的解讀視角。此外,還集結了天南地北各方NLP專家學者:東道主鄭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周清雷,北京大學語言計算與互聯(lián)網挖掘研究室負責人&自然語言處理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萬小軍教授和西湖大學特聘研究員張岳教授。
— 直播觀看地址 —
AI研習社直播地址:
https://www.yanxishe.com/events/ccf-nlp-zzu
Bilibili直播地址:
https://live.bilibili.com/22494831
開場嘉賓:周國棟
蘇州大學教授&自然語言處理專業(yè)委員會主任
開場介紹
開場嘉賓:周清雷
鄭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院長
鄭州大學介紹
演講嘉賓:周明
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ACL前主席
演講主題:預訓練模型在多語言、多模態(tài)任務的進展
分享環(huán)節(jié):50分鐘主題分享+10分鐘互動問答
演講摘要:
最近幾年神經網絡自然語言處理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其中預訓練模型是最近引起普遍關注的創(chuàng)新技術。利用幾乎無限的文本數據,可以自監(jiān)督的方式訓練一個大型的語言模型,實現(xiàn)對文本的詞匯的上下文相關的語義表示。在學習一個特定任務時,基于預訓練模型進行細調獲得了很大的性能提升。預訓練模型進一步延伸到多語言、多模態(tài)的任務中,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步。
本講座介紹多語言、多模態(tài)預訓練模型技術,探討自然語言處理目前新的機會。我們也將介紹我們最近的研究成果包括支持語言理解和語言生成的統(tǒng)一的預訓練模型(UniLM)和支持跨語言任務的預訓練模型(Unicoder)和跨模態(tài)語言模型LayoutLM。
演講嘉賓:張民
蘇州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
演講主題:自然語言處理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分享環(huán)節(jié):50分鐘主題分享+10分鐘互動問答
演講摘要:
語言是人類智能最重要的標志,作為人工智能的核心難題之一,自然語言處理處于歷史上最好的發(fā)展時期,得到各國學術界、產業(yè)界、投資界和政府前所未有的支持和投入。那么什么是自然語言處理?其要解決的科學問題、學科內涵、外延和技術應用場景是什么?在當今人工智能快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其研究現(xiàn)狀、技術成熟度、新的挑戰(zhàn)、應用前景和下一步的發(fā)展方向是什么?本報告將就這些問題展開簡單討論。
演講嘉賓:周國棟
蘇州大學教授&自然語言處理專業(yè)委員會主任
演講主題:自然語言與理解
分享環(huán)節(jié):50分鐘主題分享+10分鐘互動問答
演講摘要:
雖然自然語言一直在社會、經濟和國家安全等領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是一直以來計算機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遠遜于人類。近幾年,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的不斷普及,以及云計算、大數據、GPU、深度學習等相關平臺和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我們越來越感到自然語言處理方面的突破就在眼前。本報告將從自然語言理解層面探討如何提高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具體包括:自然語言本質特點、自然語言理解核心任務、語言理解=篇章理解+知識圖譜。

周國棟
周國棟,教授(二級), 博導,蘇州大學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1997年12月畢業(yè)于新加坡國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98年1月至1999年3月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4月-2006年8月在新加坡資訊通信研究院分別擔任副研究員、研究員和副主任研究員;2006年8月底加入蘇州大學擔任教授博導,組建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
研究方向:自然語言理解、自然語言認知等。近5年來發(fā)表國際著名SCI期刊論文30多篇和國際頂級會議ACL/ EMNLP/ COLING/ IJCAI/ AAAI論文80多篇,主持NSFC項目4個(包括重點項目2個) 。據Google Scholar統(tǒng)計,論文引用超過9000次。曾擔任國際自然語言理解領域頂級SCI期刊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編委。目前擔任ACM TALLIP副主編、《軟件學報》責任編委、中國計算機學會自然語言處理專委會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中國人工智能學會自然語言理解專委會副主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理事、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會語言現(xiàn)代化與智能化研究會副理事長。

周清雷
博士,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F(xiàn)任鄭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兼任河南省計算機學會理事長、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中國計算機學會杰出會員、河南省高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河南省區(qū)塊鏈研究會副會長、YOCSEF鄭州首屆主席。河南省優(yōu)秀青年科技專家,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優(yōu)秀中青年骨干教師。
近年來,在信息安全、形式化方法及模型檢測、軟件可靠性、DNA計算、人工智能等方面主持及參與國家級項目8項。其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參與了世界首臺擬態(tài)計算機原理樣機的研制(國家863重大項目:新概念高效能計算機體系結構研發(fā))、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網絡空間擬態(tài)防御技術機制研究”研究工作(子任務負責人),以及公共安全重大專項課題負責人。先后在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發(fā)表論文150余篇。

周明
中國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國際計算語言學會(ACL)前任會長,中國五所頂尖大學的博士生導師,首都勞動獎章獲得者?,F(xiàn)任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曾獲得2010年華爾街日報亞洲創(chuàng)新獎、2012年微軟CEO Ability Award以及2019年中國烏鎮(zhèn)互聯(lián)網大會世界互聯(lián)網領先科技獎。他是中國第一個中英機器翻譯系統(tǒng)和日本最著名的中日機器翻譯的產品研究者。長期領導微軟亞洲研究院的NLP研究,包括微軟對聯(lián)、輸入法、機器翻譯、新一代搜索、問答和閱讀理解、聊天機器人、多語言和多模態(tài)的大規(guī)模預訓練模型等等并對微軟產品做出突出貢獻。他的小組培養(yǎng)了500名實習生、20余名博士和20余名博士后?,F(xiàn)在均成為本領域的領軍人物和技術骨干。周明主編《機器翻譯》、《智能問答》等技術專著,發(fā)表了80余篇的ACL文章。他是CCF-NLPCC大會、語言與智能高峰論壇的策劃組織者之一、ACL亞洲分部創(chuàng)建人。
張民
蘇州大學特聘教授,計算機學院院長。國家杰青,國家百千萬人才,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省“雙創(chuàng)人才”和“雙創(chuàng)團隊”首席科學家。長期從事自然語言處理、機器翻譯和人工智能研究。已發(fā)表CCF A/B類論文200余篇,出版Springer專著2部,主編英文論著(論文集)16本,獲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F(xiàn)任IEEE/ACM T-ASLP、CL、NLE、TACL、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中國科學:信息科學》、《軟件學報》和《自動化學報》編委,SIGHAN/ACL主席,PACLIC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常務理事,蘇州市計算機學會理事長,CCF蘇州主席。
萬小軍
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博士生導師,語言計算與互聯(lián)網挖掘研究室負責人,在北京大學獲得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自然語言處理與文本挖掘,主要研究內容包括自動文摘與文本生成、情感分析與語義計算等。曾擔任計算語言學頂級國際期刊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編委,目前擔任TACL執(zhí)行編輯、Natural Language Engineering、JCST編委,擔任自然語言處理領域頂級國際會議EMNLP-IJCNLP 2019程序委員會主席,多次擔任相關領域重要國際會議領域主席或高級程序委員,包括ACL、NAACL、EMNLP、EACL、IJCAI、AAAI等。榮獲ACL2017 Outstanding Paper Award、IJCAI 2018 Distinguished Paper Award、2017年吳文俊人工智能技術發(fā)明獎、CCF NLPCC青年新銳獎等。與字節(jié)跳動、南都、三菱綜研、科學網等單位合作推出小明、小南、小柯等多款AI寫作機器人,受到國內外一百多家媒體的廣泛報道。

西湖大學特聘研究員,研究領域為基礎自然語言處理及其應用,研究成果包括自左向右處理文本的結構預測算法,多任務融合學習的聯(lián)合模型,自然語言處理和人類常識研究,以及金融市場應用。發(fā)表國際期刊論文30余篇,CCF列表 A、B 類國際會議論文百余篇。獲COLING2018和IALP2017最佳論文獎等獎項。在國內外相關領域頂級會議ACL、COLING、EMNLP、NAACL上多次擔任領域主席,在頂級期刊如TACL擔任執(zhí)行主編(action editor),ACM TALLIP和IEEE TBD副主編(associate editor)。
— 主辦方介紹 —
中國計算機學會自然語言處理專委會(CCF-NLP)1987年10月成立, 專委會成立之初即確定了“中國語言文字處理的計算機系統(tǒng)”和“以計算機為工具研究語言文字處理技術”兩個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或涉及)中國各民族語言文字的自然語言處理、機器翻譯、信息抽取、數據挖掘、信息檢索、智能問答、語音識別與合成、社會網絡計算等眾多學術領域,以及中文計算,即中國語言文字處理的應用技術領域。專委會致力于團結、聯(lián)合、組織中文信息技術相關領域的各界專業(yè)人士,開展學術/技術交流、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專業(yè)技術標準制定、專業(yè)技術評測、專業(yè)培訓等相關活動,提高中文信息技術領域的科研、教學、應用水平,促進研究成果的應用和向產品的轉化,提升在國家科技活動和國際學術方面的影響力。
— 承辦方介紹 —
鄭州大學(簡稱鄭大,英文簡稱:ZZU)由河南省人民政府興辦,法定住所地為河南省鄭州市科學大道100號。植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沉穩(wěn)厚重,形成鄭大人包容寬厚、奮發(fā)進取的優(yōu)良品質;匯聚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學生來自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qū)、世界98個國家,形成多地域、多民族、多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氛圍;文、理、工、醫(yī)、農等12個學科門類均衡發(fā)展,形成多學科交叉、相融互補的育人氛圍;傳承和弘揚源遠流長的特色文化,三個老校區(qū)的特色文化長期積淀與升華,孕育了“求是 擔當”的鄭大使命與精神,形成“篤信仁厚、慎思勤勉”的鄭大校風。在強化自身文化建設的同時,學校注重發(fā)揮文化引領的社會職責,努力為華夏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做出新的貢獻。
本期活動為CCF-NLP走進高校系列分享活動第二期,第三期我們正在籌備中,更多分享信息請持續(xù)關注AI科技評論。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