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本文作者: 科學的fan | 2014-12-15 17:51 |
有些公司不屬出名,卻會引來大片關注,究其原因,大抵是引發(fā)了輿論舊怨或者觸及了人們內心的痛軟。10日晚間,網秦公司宣布,其創(chuàng)始人林宇已卸任董事長和聯(lián)席CEO的職務,并表示林宇的離職源于“與公司無關的個人原因”。
網秦大Boss的突然卸任,再一次引爆滿滿的猜疑。
之所以說再一次,是因為網秦的“斑斕”歷史足可以寫得成一本書。2005年10月,彼時還是北郵副教授的林宇辭去教職,同自己高中同學、剛拿到北大博士學位的史文勇在北郵旁邊一個廢棄的幼兒園,組建起網秦公司。鳳凰網的《起底網秦詭異發(fā)跡路徑圖:幽靈創(chuàng)始人主宰命運》一文,曾這樣形容網秦:05年10月微弱開局,隨后的兩年暗淡無光,07年年中扶搖直上,11年5月赴美上市。
保持中國科技類企業(yè)從創(chuàng)業(yè)到在美上市的最快記錄,市值破10億美元,網秦曾像極了希望之星;而對網秦稍具了解的人,大都保有一種復雜的陌生感,沒錯,就是暗黑的感覺:時而精神時而神經,搞得讓人琢磨不透。
回顧網秦的故事,大抵可以體會這種暗黑感覺。07年與易達通達成的SP業(yè)務爆發(fā)增長,網秦開啟了黃金時代,并在2011年3月16日向美SEC提交初步募股書。眼看著可以創(chuàng)造中國科技類企業(yè)赴美最快上市記錄,卻在招股書提交前夜遭遇央視3·15晚會曝光,指責網秦“通過下載傳播病毒再付費形式查殺”。嘩然的輿論環(huán)境下,歷經險阻的網秦竟實現成功上市,只是遭遇破發(fā)而吃下悶棍。待攀至24.63美元的巔峰水平時,網秦的股價已經實現翻倍。幾乎是同時,網秦陷入與渾水的拉鋸泥潭:股價被渾水報告瞬間腰斬、官方奮力駁斥指摘并實現反彈、轉盈為虧季度財報,審計委員主席辭職、渾水借機發(fā)動第三次做空出擊,長期的年度審計報告難產質疑籠罩,過山車式的波動,網秦飽含暗黑本色。如今頗為異常的負責人出走,民眾的新怨舊恨、猜忌質疑等各種復雜情感,以扒“黑歷史”、“注定走向末路”等名頭快速匯聚并噴放出來。
民眾的新怨舊恨,主要是不齒網秦被曝光的不端獲益模式,更為其插入用戶手機就拔不出來的流氓行徑而憤怒。投資界則是因為網秦不合常規(guī)的財務公開安排和極不穩(wěn)定的股市表現,難以對其做出正面評價。加上一些花邊橋段,毫無疑問,此次的人事變動會加速網秦的公眾形象凐滅。放至更宏觀的維度,這涉及到互聯(lián)網的分期切換問題:荒原時代終結,野蠻人網秦如何立足?
快播的幽魂尚在前路飄蕩,待互聯(lián)網生態(tài)成熟后,野蠻的生存方法顯然無法立足。安裝強性綁定、后臺靜默消費、老套的營收模式,再加上被屢屢質疑的財報發(fā)布機制和信息披露丑劇,迂腐的氣味何其濃烈?
CEO的突然出走,只是網秦在互聯(lián)網新生態(tài)環(huán)境下的傳統(tǒng)野蠻生存方式的一個側面?;ヂ?lián)網荒原時代以及結束,網秦卻還是傳統(tǒng)野蠻式地生存。
關于網秦的未來之路,“操勞”的觀客們一直“殫精竭慮”:費苦心地論證私有化或許是一步不得不走的棋,或頓足于網秦拒絕野牛資本私有化的昏招。而在外界看來,連年在財報上的磕碰而面臨的巨大財務披露壓力,并誘發(fā)公司不容忽視的負面公眾形象,私有化的可能性很大,尤其是目前的窘境下,網秦甚至會一反過往姿態(tài),主動尋求私有化。
在我看來,這樣的分析未免也太理想化了。關于網秦的未來之路,兩個問題辨清后,也就明朗了:
一來要明晰網秦當初上市的動機。在國內鮮有擁躉的網秦,早在公司成立初就瞄準全球市場,公司的“免費的基礎服務+付費的增值服務”商業(yè)模式,其首個付費用戶并不來自國內,而是東南亞地區(qū)。隨后,挖角奧馬爾·汗高負責海外市場業(yè)務,掠獲三星、摩托羅拉、微軟等公司高管,并在達拉斯建立雙總部,一系列動作明顯昭示網秦全球市場的“決心”。
紐交所上市公司的地位無疑為其全球化策略提供了巨大的支撐,而選擇私有化將自己打入冷宮,顯然與公司的上市原本目的不相符。當初國家電視臺曝光都尚未對公司的上市傷筋動骨,稍微感知其背后的巨大推力,就能理解財務披露的漏洞如何促發(fā)公司退市私有化?尚且,身處局外的海外市場還存在對網秦在國內風波信息的接收破損問題,除卻渾水這樣的專業(yè)做空機構和有限的傳播半徑,網秦在海外的境況比國內民眾的想象要好。另外,如今中國互聯(lián)網企業(yè)出海東風愈盛,有些老面孔意味的網秦,似乎竟占據了一定的優(yōu)勢!
當然,財務披露漏洞是在美上市公司的七寸,可以預見的是,不明朗的財務披露將會深度損害網秦的上市公司地位,在財務披露與全球策略的平衡取舍后,網秦的私有化顯然不會成行,并且會死死依附并維護在美上市公司的地位,此種情況下,公司的財務披露必然會有些改變。
二來中國互聯(lián)網市場環(huán)境生態(tài),網秦的灰色生存法則將會繼續(xù)依存。來到國內市場,才是真正的輿論爭辯場。對中國的社會狀況分析,無法避開兩元分化的視角,而這放諸互聯(lián)網行業(yè)亦一樣?;ヂ?lián)網接受程度的明顯分野,造成互聯(lián)網迥異的市場分化格局。
對網秦譴責或不屑的,大抵不會是網秦的用戶,這些往往是已接受互聯(lián)網成熟教育的,他們在應對網秦粗暴綁架、野蠻擴張時具備較強的行動力,他們根本無法理解網秦如此野蠻的生存方式是如何延續(xù)!而另一部分,則是尚處互聯(lián)網初級階段的市場,想想當初塞班就能讓我們樂開了花的時候,各種野蠻規(guī)則自然有其生存空間,尤其當這些野蠻還披上為用戶保平安的虛美外衣。想想你身邊大片的將高端智能機功能化的大叔大媽,儼然對網秦類的野蠻商業(yè)模式毫無抵抗力。另一個極其重要的背景因素是,盡管當年SP的生存空間被嚴重壓縮而走向末路,網秦卻存活下來。
生存允許之后,兩端分化的用戶市場,網秦的傳統(tǒng)生存方式在國內尚可在灰色空間里寄生殘存。
從這個角度來講,忘卻了對現實用戶的關懷,對網秦的聲討哪怕再賣力,短時間內也終究看不到網秦的斷章。
雷峰網特約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