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本文作者: 林藠頭 | 2014-09-02 00:21 | 專題:The BIG Talk:Alex Pentland的大數據與可穿戴夢 |
手機上已經集成了關于人的各種數據:位置、個人信息、財務信息、運動情況甚至生理周期。這次iCloud賬號被黑,一眾女明星的艷照流傳出來,安全問題又被擺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
如果“手機是人體的一個器官”這個說法還需要商議,那么可穿戴設備等于是人體器官應該是沒有爭議的事實了。
“很多人把可穿戴設備類比成像智能手機一樣會傳遞一些信息,但事實上,可穿戴設備更重要的部分就是傳感器——他們在測量你,而且把關于你的數據傳送回來?!?/p>
在8月31號的百度百家Big Talk上,從麻省理工遠道而來的有“可穿戴之父”的Alex Pentland如是說。
可穿戴設備比手機離人體更近,他除了可以向人推送信息之外,更重要的功能是從人體獲得信息,獲取呼吸、心跳、體溫、瞳孔大小、神經活動等等各種數據,醫(yī)療領域的可穿戴是可以植入人體的,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向另一個人的心臟打電話”(Pentland語)。如果智能心臟起搏器被攻擊,后果可想而知了。
當設備成為人體的一個電子器官的時候,它的安全性必然要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著名網絡安全專家@tombkeeper說過:
"任何信息,只要放到網上,就要假設在某一天會被所有人知道——不管是在“絕不泄露用戶隱私”的網站填寫個人信息,還是往自己的郵箱、網盤里存數據。不想讓人知道的,別放在網上;特別不想讓人知道的,別輸入電腦。"
我們現(xiàn)在所佩帶的幾乎任何可穿戴設備的數據最終都是落在某一個互聯(lián)網公司的服務器上,這些數據會被用于哪些用途、會否被攻擊都充斥著不確定性。整個智能硬件(尤其是需要接觸人體的智能硬件)要想跨過一個發(fā)展鴻溝,數據安全問題必然是繞不過的大問題。因此,像所有新技術大規(guī)模應用面臨的社會問題一樣,大數據也需要建立一套規(guī)范和標準。
Pentland對此的核心觀點是明確網絡數據的所有權和使用權——“誰會控制我們數據?”他打了一個比方,在非數字時代個人信息的轉移需要簽名或者依托于一個實體——也就是有一個授權的過程,在數字時代也應該有一種這樣的機制,要建立一個法律體系來對數據轉移、使用進行監(jiān)管、審計,給予個體處理自己數據必備的權限——包括無條件撤回的權限。也就是說,如果你覺得哪一家公司對你的數據使用不妥當,可以向他們say no。
現(xiàn)在我們在使用各種設備的時候多少還是有一些顧慮,比如有些家長避忌將小孩子的照片和地理位置上傳到網絡上,有的人不敢把艷照存放在網盤里,一方面是怕黑客攻擊,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對網絡信息安全機制的不信任。這其實也限制了很多數據來源。
“使政府受益、使公司受益、使消費者和公民受益——我們必須讓這三者都能受益,才能夠把個人數據很好的應用起來。”
Pentland教授對可穿戴未來的預測:
“真正的可穿戴設備的未來不是衡量自己,而是要測量你和其他人的互動,測量你作為一個社會性的動物的方方面面?!?/p>
即通過可穿戴設備獲取足夠多的人的行為模式,從而建立一套數據模型,更好地降低整個社會的溝通成本。也還是基于他的研究方向:社會物理學,因此僅作為一種參考。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