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本文作者: 林藠頭 | 2014-09-17 09:00 |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Benzi Rosenski ,Torgoen SwissTorgoen(瑞士手表品牌,擅長飛行員手表)CEO,飛行員手表的擁躉,鐘表行業(yè)30年的老手。
“瑞士手表行業(yè)有麻煩了?!?/p>
按照《紐約時報》科技和商業(yè)版專欄作家Nick Bilton在一篇寫可穿戴設備的文章里所說的,Jonathan Ive在發(fā)布手表之前放出了這么一句話。顯然Ive對他設計的Apple Watch很驕傲,并宣稱將會摧毀瑞士手表行業(yè)。
現在,Apple Watch發(fā)布了,看到它的真面目之后我有話要跟Ive說:嘿,我們瑞士手表沒有在怕的。
首先,我個人認為Apple Watch算不上是個手表。他只是一個前衛(wèi)的、實用的腕部配件,但有一點不得不考慮的是,無論怎樣的“智能”手表,消費者首先都希望它長得像一個表的樣子。
因為比如最近很受矚目的Moto 360,這款手表就是圓形的,看起來還真像一款手表,LG G Watch R也是。 對很多人來說,手表有什么功能當然很重要,但不是唯一重要的。
Apple Watch做對了什么?
手表行業(yè)的博主Benjamin Clymer在看完發(fā)布會之后對這款手表做了一些點評——由于沒有觸摸到真機,所以點評都是基于而且針對外觀和設計——“相比瑞士和亞洲品牌做的同價位的手表,蘋果可謂是在細節(jié)上花了足夠的心思?!?/p>
我覺得他有點聳人聽聞,但不可否認,蘋果在手表的制造藝術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Clymer在那篇文章里提到一個細節(jié):Apple Watch的兩個主題都取材于“宇宙”,此舉可以看作是蘋果對傳統(tǒng)鐘表學和古老計時方法的致敬。
歷史
在“智能手表”的說法出現前100年,帶有精確計時功能的機械手表就是那個年代的寵兒了。那時候,手表還算是少數人的奢侈品。
后來,石英技術的發(fā)展讓手表成了每個普通人都能享受的標配物。當然,也損害了瑞士的手表行業(yè)。瑞士的機械表產量驟然下跌,一些中小型的手表制造商關門歇業(yè),我還記得,那時候輿論也對瑞士的手表行業(yè)下達了死亡判決書。
但是1980年,瑞士手表行業(yè)復興了。這也要感謝Swatch,它終于用自己的成績說服其他瑞士手表制造商在保持做高端機械表的同時也推出親民的石英手表。
“手表已死”的訃告從來沒停止過,尤其是自帶計時功能的手機普及之后,手表似乎真的沒有存在必要了。但是,手表仍然活著。
變革中的行業(yè)
變的是什么?現在,手表不是必需品,很多人買手表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時尚品味,以及對手工藝的迷戀。這就是為什么即便手機有計時功能,依然有那么多人買手表。
無論如何,蘋果要是要革掉瑞士手表的飯碗,上面說的這一點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但是蘋果對于我的啟發(fā)是:如果一家科技公司愿意花這么多經歷無琢磨傳統(tǒng)制表工藝和,為什么瑞士手表行業(yè)不可以花同樣多的心思去琢磨科技呢?
轉機,“轉”才會有“機”
既然瑞士手表曾經可以借著石英手表咸魚翻身,現在借著“智能手表”的概念再迭代一次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聽起來可能是一個遠景,但正在發(fā)生!Withings Activite 就是“瑞士制造”,設計優(yōu)雅、時尚,被很多人評價為“最值得購買的一款智能手表”。
瑞士奢侈手表品牌TAG Heuer也宣布要做智能手表,“肯定和蘋果的不一樣”。
所以,我的感覺是:雖然這兩個行業(yè)都在互相借鑒,但暫時還沒到正面沖突的時候。Apple Watch 會是一個更有用的配件,但是“瑞士制造”所代表的傳統(tǒng)工藝和生活品質——一種文化層面的意義,蘋果暫時給不了。
愿意一擲千金買一款珍藏版機械表的人仍然會一擲千金買一款機械表。
換言之,就像Toyota取代不了法拉利一樣,智能手表無法取代瑞士制造。
VIA:TNW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