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對于人工智能是否會在未來傷害人類甚至滅絕人類,科技界的大佬們都有著自己的觀點。
鋼鐵俠馬斯克就曾多次表示人工智能很可能將召喚出惡魔,在五年內可能就會發(fā)生人類不可控的事情,他甚至還將人工智能視為超過核武器的人類最大威脅,為了應對這一威脅,馬斯克(Elon Musk)在1月份曾向未來生命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捐贈1000萬美元,用于“限制智能化”的研究。
馬斯克對未來生命研究所的這次捐贈,部分將投入到世界各地的37個研究項目中,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如何確保人工智能的研發(fā)安全,要確保人類對人工智能一直擁有絕對控制權,使其不可能統(tǒng)治或毀滅人類。
這些項目將被分解完成,一部分項目將研究幫助人工系統(tǒng)觀察人類的行為和了解人類需求;另外的項目則專注于研發(fā)一套人工智能的倫理道德系統(tǒng),讓人工智能有所限制,并向人類解釋它們所做出決定的理由。
然而,不知是不是人工智能機器人察覺到了一研究項目,準備向人類發(fā)起挑戰(zhàn),在今天,《金融時報》報道稱德國大眾汽車制造廠中一個機器人殺死了一名人類工作人員,而這也是首例“智能機器人殺人案”。
據了解,此員工當時正在調試機器人,后者突然“出手”撞擊工人胸部,致其當場死亡,年僅21歲。大眾汽車公司發(fā)言人指出,死者當時正置身于籠子內對機器人進行調試,并非身處車間內。
經過初步結論表明,人為失誤是此次事件的罪魁禍首,而不是機器人的問題,因為按照規(guī)定,在西方的生產工廠,機器人都被保存在安全的籠子里,以防止人類接觸而發(fā)生意外。 而在這次事故發(fā)生時,這名工人正好站在安全籠內。 而站在籠子外的工人并沒有什么卵事。 大眾發(fā)言人強調,這款機器人是一個輕量級的協作機器人,需要工人和機器人一起在生產線上工作。大眾稱這款機器人不存在技術缺陷,不過,根據德新社報道,檢察官正在考慮是否起訴,如果是這樣,那對誰呢?
消息一經披露,小鳥微博網友便借此發(fā)揮,認為這是首起“機器人殺人案件”,而有網友則借記者的名字Sarah O’Connor與《終結者》中的女主Sarah Connor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認為這是一種隱喻,提醒人們要當心機器人了。
也有小鳥微博的網友稱:“機器人沒有殺人,是程序員殺了人”。
此前,雷鋒網報道過不少名人關于人工智能的擔憂言論,例如:
霍金警告稱人工智能最終或許將威脅人類的生存,他說:成功制造出一臺人工智能機器人將是人類歷史上的里程碑。但不幸的是,它也可能會成為我們歷史上最后的一個里程碑。
蓋茨表示:“人類應該敬畏人工智能的崛起。蓋茨解釋道,人工智能將最終構成一個現實性的威脅,但它在此之前會使我們的生活更輕松。
康奈爾大學的教授,人工智能倫理學家Bart Selman說道:“計算機視覺正處于起步階段,語音識別也剛初見成效。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勢頭越來越強勁,這就使得問題更加緊迫?!?/span>
但在今年3月份,他們的觀點卻趨于緩和。不知道這件事發(fā)生后,大佬們的想法會不會又有所改觀?
部分資料來自網站:ft Twitter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