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本文作者: 金紅 | 2015-09-25 21:09 |
作為機器人大國,曾有人如此形容日美對待機器人的態(tài)度,日本造機器人是為了陪伴人類,而美國造機器人則是為了戰(zhàn)爭。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日本有機器寵物狗“愛寶”,而美國有機器狗“bigdog”,日本有美女人形機器人“ERICA”,美國有人形機器人“Atlas”,前者都是服務人類,后者都是為軍隊服役做準備。
機器人在戰(zhàn)場上可大有作為,不僅是絕佳的殺人武器,而且還是運送物資以及救援的后援軍。在本周早些時候,美軍軍隊醫(yī)療中心指揮官少將Steve Jones在美軍陸軍一次會議上發(fā)言表示,未來可以讓機器人代替人類上戰(zhàn)場運送傷員。
“這些年來,我們已經(jīng)失去了太多勇敢上前線營救戰(zhàn)友的同志,隨著新科技的發(fā)展,我們可以使用機器人去做巡檢以及爆破的工作,這樣我們可以讓更多人避免因此而做無畏的犧牲。”
運送傷員只是機器人在戰(zhàn)場上扮演的其中一個角色,Jones表示另外一個主要任務是向危險區(qū)域運送醫(yī)藥物資,進入到敵人后方做支持。
在美國,機器人運送藥物其實早已實現(xiàn), 飛行器Snowgoose早在2001年便實行首飛,是五角大樓用來運送各種軍用物資的,承重600磅。另外最近美國軍方正在投入運行的黑騎士飛行器,則是一個外形像卡車,能在陸地上跑也能在天上飛的裝置,運送物資什么的最合適不過了。
不過,讓機器人像科幻片里一樣抱起傷員,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當然,在美國這是遲早的事。而且,到時候它們救的可能不是人,而是機器人。成立機器人軍團,代替人類出征,是美國軍方一直在計劃的事。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