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本文作者: 李晨 | 2015-11-19 16:16 |
每次Surface被提到的時候,都會被習慣的稱為「Surface平板」,和被譽為「筆記本終極形態(tài)」的Surface Book不同,Surface Pro系列一直在平板和筆記本之間游走不定。軟粉都認為它是筆記本,但卻一直被拿來和iPad比較。
前兩代的Surface Pro和后兩代有一個明顯的分水嶺,前二代的關鍵詞就是丑、小、厚、重,而到了第三代,一切都變得不同了,漂亮的灰色鋁鎂合金機身取代了黑色卻更加輕薄,屏幕更大,達到12寸同時比例也變成了3:2。這些變化好到什么程度?足以讓一直虧損的Surface系列扭虧為盈。
那么第四代Surface Pro有哪些變化?
如果把Surface Pro 4和Surface Pro 3擺在一起,從正面看兩者幾乎是一模一樣的。不過那個一直很礙眼也礙手的Windows 鍵終于不見了,相信前三代的用戶都會在內(nèi)心吶喊這個按鍵是有多容易誤觸。
屏幕由12英寸稍稍提高到了12.3英寸,分辨率也跟著提升到2736 x 1824,就是屏幕色溫有點偏暖,雖然實際色準很棒,但大部分人肉眼看會覺得有點偏黃。
去掉Windows鍵也為Surface和移動設備提供一致的邏輯,手指按住「電源鍵」+「音量減」是和手機同樣的截圖操作。另外一個小變化是音量鍵被改到了電源鍵旁邊,現(xiàn)在它和手機更像是微軟一家人。
Surface Pro 3在便攜程度上已經(jīng)做的相當不錯,不過Surface Pro 4更進一步:厚度上由9.1mm縮減到8.45mm,重量由800g降低到786g(M3版本則是766g)
如果你想下拿著的是一臺完整的筆記本,那感覺還是挺輕的。普通的雙肩包就能輕易放下,大一點的郵差包也OK(但是電源可能不行),女生背著也毫無壓力。
移動辦公的概念貫穿于Surface系列始終,但上一代不能做的這一代依舊不能做,150°開合的支架很好但放在膝蓋上依舊不穩(wěn),也沒辦法盤腿使用。設計基礎如此,罪不在Surface Pro 4。
實際上不建議在任何不夠寬裕的桌面上使用,因為它的重心比普通的筆記本離你更遠,像那種在床上使用的小桌板就很難安全支撐住。
它最好的辦公地點還是在桌面上,一點兒沒變。
背部原先Surface的地方變成了微軟的Logo,以后就是「田牌」平板了。
新的TypeCover變得更像筆記本的孤島式鍵盤。在iPad Pro的發(fā)布會上微軟給蘋果站臺不停的喊著生產(chǎn)力,在自己的「親兒子」上當然更加不能落后。
鍵程比以前感覺略長一點,手感也比之前更「硬」了一些。手感的感受因人而異,但這個鍵盤敲擊時的感覺確實更結實一些,之前的TypeCover總是擔心一按下去就彈不起來。
貼靠在底邊使用時,之前敲擊的晃動感大大減少,穩(wěn)定感是這塊鍵盤最大的進步。
觸控板面積大了40%,但是在形狀上更加狹長了,而上下方向的長度大概只有MacBook觸控板的三分之二。更大的觸控板能提供更廣的操作空間(也越接近MacBook)。
表面材質(zhì)由玻璃纖維換成了玻璃,觸摸起來更加的順滑,幾乎每一代TypeCover在手感和空間上都會有所提升。但在瀏覽網(wǎng)頁的時候,上下滑動還是會有點局促感。
Surface Pen回歸1024級壓感,還能夠更換筆尖,(98元一個,需單獨購買),畫手們應該會喜歡這個變化。筆頭除了一鍵啟動OneNote之外,還增加了「橡皮擦」的功能,磁吸功能依舊。
Surface Pen通常情況下表現(xiàn)很好,開會的時候用來做筆記是Surface的常用情景。改進過的筆尖讓觸感更接近紙和筆,除了記錄內(nèi)容,批注內(nèi)容也是很好用的。
但是筆的吸附位置有點問題,機身左側并不是慣用手的位置。
如果是Surface Pro 3用戶怎么辦?TypeCover完美兼容,等新固件推送之后也能夠使用Pro 4的筆。
對于散熱,上一代用戶就沒有停止過抱怨,哪怕是普通的辦公場景下,Surface Pro 3也可能會熱的驚人,在使用時熱量會集中在機身背部上方,溫度最高能達到「摸起來感覺燙手」。同時卡頓情況增加。這個飽受詬病的問題似乎在Surface Pro 4上得到了完美的解決,那么微軟是怎么做的?
Surface Pro 3發(fā)布的時候搭載的還是英特爾第四代Haswell處理器,Surface Pro 4則換成了Skylake,這款英特爾第六代酷睿處理器要比之前節(jié)能60%以上。
其次是在保留風扇散熱的同時,將內(nèi)部的熱管設計進行了改進,會將熱量導向背面下部,從而提高散熱能力?;旌仙嵯到y(tǒng)下Surface Pro 4的散熱能力大大增強。
在輕中度使用時的Surface Pro 4幾乎不會發(fā)出任何聲音,不過當風扇全速運轉的時候噪音在安靜的辦公室還是有些明顯。
經(jīng)過雙重改進,Surface Pro 4背部摸起來只有溫熱的感覺,同時也不容易降頻了,在烤機測試中CPU能夠堅持30分鐘滿載不降頻。
對了,Surface Pro 4的低配版(采用M3處理器)是沒有散熱風扇的。
出到第四代,變形本也已經(jīng)變的平淡無奇,微軟也需要一些新的東西來讓Surface保持新鮮,新功能Windows Hello能讓Surface保持酷的感覺,酷又安全,誰不喜歡。
Windows Hello提供三種生物識別模式,指紋、人臉和虹膜。指紋模塊需要TypeCover配合(只有美國有賣此鍵盤)。蘋果在移動設備上首先普及了生物特征識別(指紋),而微軟想要在筆記本領域后來居上。
設置面部這一點要多做幾次,最好多來幾次提高精度,包括戴眼鏡和不戴眼鏡的狀態(tài)。實際解鎖過程全程大概只要1秒。它比指紋還要方便好用,設置好之后基本不會再碰到需要輸入PIN碼的狀況。
微軟想用新辦法解決高分辨率下的問題
左邊界面模糊,右邊輸入法面板圖標只有自帶圖標四分之一大小
拿到Surface Pro 4的第一晚是痛苦的。模糊問題在高分辨率下像是個無法根除的頑疾。除了自帶的輸入法外,QQ、百度、搜狗輸入法的設置面板全都小得快看不到了,點擊難度接近穿繡花針。另一部分應用則會出現(xiàn)顯示模糊的情況。
網(wǎng)易云音樂沒有,微博只有Beta版
微軟給出的解決方案是能夠自適應PC、平板、手機和XBOX界面的UWP通用應用??雌饋砻篮?,然而目前實際上架商店的UWP應用很少,而且并不是每一個都有桌面與手機兩套界面。
在平板模式使用時,任務欄上的圖標會消失,傳統(tǒng)的「桌面」將會隱藏在Modern主界面下,Modern界面的應用優(yōu)先級被提升上來,但應用的數(shù)量卻在拖后腿。
網(wǎng)易云音樂沒有,淘寶只有手機端,微博出了Beta版但傳出項目被砍,QQ的UWP版和手機版appx是分開提交的。然而UWP應用的最大缺點是大多有功能殘缺的現(xiàn)象。更別說要求更苛刻的專業(yè)軟件了。
嘗試用應用商店將軟件「規(guī)范化」和蘋果的做法如出一轍,但微軟現(xiàn)在面臨質(zhì)量和數(shù)量的雙重壓力。不是微軟不想解決問題,而是Windows的歷史遺留問題太多,源代碼已經(jīng)過于復雜。想想諾基亞的塞班系統(tǒng)吧。
按照輕度使用的頻率,Surface Pro 4大概能從早上10點撐到下午5點,對于大多數(shù)8小時工作制來說的話可能最后會比較缺乏安全感,10小時應該是一個比較安全的續(xù)航。
底配價格6688元起,其他配置上一代一致,i5 8G 256G版本售價9688元,加上鍵盤988元,總價格逼近11000塊。
有人說Surface Pro 4已經(jīng)基本挑不出什么毛病了,從硬件設計上來講,Surface Pro 4已經(jīng)是一個設計成熟的產(chǎn)品,最大的敵人反而來自微軟自己拼命推行的Windows 10系統(tǒng)。
即使每一代都有不少問題,Surface Pro系列的銷量卻逐年遞增,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喜歡?可能是因為變形本能夠適用更多的場景,可能因為它是移動生產(chǎn)力的代表作,也可能是其他OEM廠商做不出這么漂亮的產(chǎn)品,而在Surface Pro 4上,或許是因為每一個改進都來自用戶的真實心聲。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