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作者: 張馳 | 2016-07-04 18:18 |
今年8月,雷鋒網將在深圳舉辦一場盛況空前,且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屆時雷鋒網將發(fā)布“人工智能&機器人Top25創(chuàng)新企業(yè)榜”榜單。目前,我們正在拜訪人工智能、機器人領域的相關公司,從中篩選最終入選榜單的公司名單。如果你也想加入我們的榜單之中,請聯系:2020@leiphone.com。
在企業(yè)安全中,如果只是被動防御,那就同“門鎖”一樣,不可能一勞永逸。而隨著高級持續(xù)性攻擊(APT)的增多,以及企業(yè)內部人員監(jiān)守自盜,傳統(tǒng)的安全防御措施能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小。
Hansight瀚思的聯合創(chuàng)始人董昕告訴雷鋒網,過去近30年的信息安全技術基本以基于簽名和規(guī)則等的防御為主,用MD5碼等來判斷病毒與惡意文件特征,依靠規(guī)則去做簡單的阻斷,并高度依賴網絡邊界設備。但隨著隨著云、大數據與移動等概念的興起,安全的邊界(內外網)變得越來越模糊,而使用機器學習、算法,基于行為對未知威脅進行分析變得越來越重要,安全思路已經從防御轉為偵測與響應。
Gartner在2013年預測,3年全球將有25%的大型企業(yè)部署大數據安全分析平臺;2013年RSA信息安全大會的主題是“Mastering data. Securing the world”(掌握數據,保護世界),自此大數據分析成為很多企業(yè)信息安全部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F在的信息安全基本等同于大數據分析問題。
瀚思是國內一家大數據安全公司,早在2014年開始提供相關服務,其目標是“成為企業(yè)的智能安全大腦”,目前產品主要有兩塊:
企業(yè)級大數據安全分析系統(tǒng)Hansight Enterprise,主要用戶是大型企業(yè),由于這些公司對信息極為敏感,會以私有云的方式提供服務。它采用海量數據處理、機器學習、算法等技術,整合HanSight UBA(用戶行為分析)與HanSight TI(威脅情報中心)模塊,幫助應對外部與內部安全威脅。
面向中小企業(yè)的安全分析平臺Saas(安全即服務),如安全易。據稱為國內首家企業(yè)級安全SaaS平臺,為中小企業(yè)提供在線安全服務。
Enterprise示意圖 / 圖片來自瀚思官網
瀚思的主要用戶是大型企業(yè)、銀行、電信運營商,國家及省級政府單位,如招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聯通、大唐電信。這類客戶本身積累有大量數據,更適合使用大數據安全服務。
從被防御到主動偵測的轉變,也得益于外部條件的成熟。董昕告訴雷鋒網,開源大數據框架的發(fā)展,大量數據的積累,以及計算資源的普及(如X86服務器降價),同時數據實時分析及機器學習模型的逐漸成熟,讓大數據安全分析變得可能。
大數據安全服務主要涉及三個方面:機器學習算法,大數據平臺技術,以及對安全場景的理解。董昕認為公司的優(yōu)勢也集中在這幾個方面。
瀚思首席科學家萬曉川曾任職安全公司趨勢科技(Trendmicro)十多年,曾率先將機器學習應用于病毒自動分析系統(tǒng)和垃圾郵件識別。在算法選擇上,瀚思較多使用無監(jiān)督學習算法,并通過可視化方式展現數據與結果,能幫助在海量數據中發(fā)現異常行為。
有別于其它安全工具,大數據安全分析需要突出的數據存儲和分析能力。瀚思在Hadoop和Spark上不少實際經驗和源碼級能力,也是Hortonworks在國內最早的技術合作伙伴。
另外團隊成員來自趨勢、微軟、甲骨文等公司,做過不少大數據項目,了解如何將機器學習算法用于安全領域,用大數據安全分析平臺解決APT攻擊、內部監(jiān)守自盜和網絡欺詐等安全問題。
去年7月,大數據行業(yè)內第一個上市的公司Plunk以1.9億美元收購Caspida,一家用機器學習技術分析安全隱患的公司。用“數據驅動安全”已經是一個大趨勢。
如果要把大數據安全服務做個類比,那更像是“上帝視角”,相比傳統(tǒng)的防御只關注安全環(huán)節(jié)上的某一點,它更關注總體安全狀況,把所有設備、軟件、應用及行為數據采集起來,維度更高。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