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本文作者: 柏蓉 | 2016-04-23 07:51 |
《肖申克的救贖》劇照
作為科技圈的當紅辣子雞,VR在多個行業(yè)掀起一陣小旋風。但因獨有的沉浸感,VR在視覺相關行業(yè)尤其受人追捧。對此,科技外媒Gizmodo撰文表示,今年圣丹斯電影節(jié)上的VR電影將對“傳統(tǒng)電影”造成沉重打擊。而人們也開始變得興奮起來,認為這項技術將會帶來新的觀影體驗。甚至還有人為此開起VR電影院。荷蘭創(chuàng)業(yè)團隊利用Gear VR在阿姆斯特丹(荷蘭最大城市)開了一家電影院,名為VR Cinema。
但在一陣狂歡之后,人們發(fā)現VR電影并沒有想象中好。經歷挫折的人們開始冷靜下來思考VR電影的可操作性。威銳影業(yè)創(chuàng)始人兼CEO董璦琿發(fā)文表示:
“作為影像策展人的我,對于全景的藝術作品起初很是歡喜,甚至有些小激動,可是我很快地失去了興趣,因我沒發(fā)現這樣的作品如何吸引我看完14分鐘,我必須不時地觀看四面八方的視頻,防止我錯過藝術家某個隱晦的鏡頭。”
從董璦琿的話中,我們看到“傳統(tǒng)電影”的敘述方式并不適用于VR這種需要表達全景的形式。當我們看一部電影,也是在感受一個故事。這個故事通過聽覺、演員、故事情節(jié),尤其是導演所運用的鏡頭語言共同營造的。舉一個例子,把蒙太奇手法(把分切的鏡頭組接起來)用到極致的《記憶碎片》如果要拍出VR視頻來,那可能就只有一個字:暈。
因為目前沒有探索出一套合適VR電影的手法來,人們也開始感到一陣迷茫。由此,美國的科普雜志《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也發(fā)文“責難”VR電影,表示它想取代電影遙遙無期。
當然,隨著不斷的探索, 我們終究會找到適合VR電影的敘事手法和鏡頭語言。不過,目前最能發(fā)揮VR優(yōu)勢,而且將會造成巨大影響的應該是VR新聞。對于那些現場新聞報道而言,最希望能夠把真實的現場情況呈現出來,讓人們進一步了解事件本身。而這一切恰好是VR所擅長的,它可以讓觀眾在一秒鐘之內直達“現場”,獲得最新的資訊。
事實上,在VR+新聞這塊,無論國內外已經呈現出蠢蠢欲動的狀態(tài)。近日,老牌網站AOL(為American Online的縮寫,中文美國在線)收購VR視頻媒體團隊Ryot,并將其整合到旗下的《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中。據介紹,Ryot過去曾制作反應敘利亞沖突、尼泊爾地震破壞等大事件的全景視頻報道,贏得11個獎項,在40個國際電影節(jié)上展映,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提名。
在另一邊,《紐約時報》、BBC、ABC News 、美聯社、《體育畫報》雜志等傳統(tǒng)媒體機構早已經開始利用VR技術進行報道。
比如開啟Google Cardboard免費贈送模式的《紐約時報》推出新聞VR應用程序——NYT VR,并發(fā)布一部關于戰(zhàn)爭對兒童影響的全景視頻新聞故事《The Displaced(流離失所)》。
又比如,ABC News曾為新劇《黑白同行 Quantico》制作VR 短片《緝兇》,還推出了 推出 VR 頻道。
再比如,《體育畫報》推出泳裝特輯VR版APP,讓你全方位360度無死角觀賞女神。
而在國內,不少媒體紛紛試水。比如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均成立新媒體部門,其中之一就是嘗試VR新聞報道。這些在今年的兩會報道中得到充分的表現。此外,還有財新、CCTV、東方衛(wèi)視以及深圳衛(wèi)視等。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