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疫情當前,PC 游戲玩家們也是時候出一份力了。
雷鋒網(wǎng)消息,近日,NVIDIA GeForce 官方推特發(fā)布公告稱:“ PC 玩家們,讓我們的 GPU 一起加入工作吧。加入我們,用閑置的 GPU 算力支持 Folding@Home 項目,以對抗新冠病毒”。
那么, Folding@Home 究竟是個怎樣的項目?
據(jù)中國分布式計算網(wǎng)站介紹,F(xiàn)olding@home 是一個研究蛋白質(zhì)折疊、誤折、聚合及由此引起的相關疾病的分布式計算工程,由斯坦福大學化學系的潘德小組( Pande Group )主持,于 2000 年 10 月 1 日正式啟動,同時 Folding@home 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分布式計算項目。截止目前有超過百萬人參與項目并提交成果,它的計算能力總和也能達到全球超級計算機 TOP 10 水平。
并且該項目也是 AMD 和 NVIDIA 等 GPU 廠商最早參與推進的分布式計算項目,該項目由于其高密度分子動力學計算原理,對于 CPU、GPU 等硬件的資源消耗是非常明顯的,因此它也幾乎成為芯片性能測試的應用類項目之一。但簡單來說,這就是一臺大型分布式超級計算機,而用戶們可以為此貢獻一個節(jié)點。
在研究方向上,F(xiàn)olding@home 專注于精確地模擬蛋白質(zhì)折疊和錯誤折疊的過程,以便能更好地了解多種疾病的起因和發(fā)展,包括阿茲海默癥(腦退化癥)、牛海綿狀腦病(瘋牛癥)、多種癌癥和癌癥相關綜合癥、囊胞性纖維癥。到目前為止,F(xiàn)olding@home 可成功模擬長達 5 秒時段的折疊過程,超出先前估計可模擬的時段數(shù)百萬倍。
正是基于此,2 月 27 日,F(xiàn)olding@home 宣布加入新冠病毒研究,以幫助研究人員開發(fā)出治療方法。
Folding@home 表示,當病毒表面的蛋白質(zhì)與肺細胞上的受體蛋白質(zhì)結合時,肺部感染就發(fā)生了。這種病毒蛋白稱為刺突蛋白。由于蛋白質(zhì)不會停滯,會擺動,折疊和以多種形狀展開呈現(xiàn),所以我們不僅需要研究病毒刺突蛋白的一種形狀,還需要研究該蛋白擺動、折疊成其他形狀的所有方式,以便更好地了解其與 ACE2 受體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從而可以開發(fā)出治療抗體。
也就是說,研究人員需要收集刺突蛋白擺動并折疊而成的所有形狀,如果可以研究蛋白質(zhì)如何折疊,就可以幫助研究人員開發(fā)可以治療的藥物。但很顯然,收集需要耗費大量的計算能力,而 Folding@home 則是通過在志愿者閑置時利用其 CPU 來產(chǎn)生的。
而此前,該項目使用的是閑置的索尼 Play Station 3s,其獨特的“核心”處理器在當時的特定任務上比同類電腦提供了更好的性能。但索尼在 2012 年已經(jīng)將這一功能從 ps3 上移除。
所以,F(xiàn)olding@home 向全球發(fā)出號召,希望更多志愿者加入到其中,貢獻自己的閑置算力幫助其尋找 新冠肺炎的突破口。
3 月 14 日,英偉達發(fā)出號召后,各大硬件廠商也應聲齊上。英特爾,微星等硬件廠商表示是時候讓硬件巨頭們聚在一起了。
當然,廣大網(wǎng)友們也絕不會缺席。不少網(wǎng)友表示:“我們終于有用武之地了”!
那具體要怎么捐呢?
據(jù)介紹,首先需要下載一個客戶端,讓其在后臺自動運行,安裝好之后,在客戶端,你只要選擇“Any disease”即可,相關項目會根據(jù)需求發(fā)送到你的 PC 端。
值得注意的是,參與 Folding@home 的用戶需要輸入姓名、團隊號碼以及萬能密鑰來進行注冊。而在成功參與 Folding@home 后,該軟件無論在用戶工作時還是電腦空閑時都會進行自主運作,關閉軟件即可退出運算,因此不會影響計算機的正常使用。
此外,在客戶端運行方面的要求是:
NVIDIA 顯卡:Windows XP SP3 以上。Geforce GTX 400 及以上桌面或筆記本顯卡,或同等規(guī)格以上 Quadro 專業(yè)級顯卡。
AMD 顯卡:Windows Vista SP2 以上。Radeon? & Mobility Radeon? HD 5000 及以上桌面或筆記本顯卡,或同等規(guī)格以上 FirePro? 專業(yè)級顯卡。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 Folding@home 由用戶自愿參與,程序在電腦系統(tǒng)閑置時啟動,不會影響用戶使用。但科學計算比較吃性能,要發(fā)揮運算,造成的電腦風扇聲也偏大,而且此類計算比較耗電,如果是筆記本電腦會導致電池提早老化,所以,大家還是要量力而行。
雷鋒網(wǎng)雷鋒網(wǎng)雷鋒網(wǎng)
附下載地址:http://t.cn/A67WiJ8f
參考資料:http://www.equn.com/wiki/Folding@home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950533.htm
https://www.toutiao.com/a6804261659213824519/
https://www.theverge.com/2020/3/2/21161131/folding-home-volunteers-researchers-coronavirus
雷峰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