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云計算的快速發(fā)展,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è)開始探索上云之路。超融合市場也迎來了爆發(fā)式增長。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整個市場將是多云共存的方式,而從私有云到混合云再到公有云,超融合無疑可以提供一個平滑過渡的解決方案。
超融合架構通過軟件定義技術,融合了計算、存儲和網絡等資源,創(chuàng)建一個整體化的資源池,從而實現存儲的共享,并且通過存儲的冗余功能,實現高可用性。為企業(yè)實現可拓展IT基礎架構,成為業(yè)務和應用云化的關鍵支撐。因此不僅吸引了VMware、Nutanix等為代表的廠商,還得到了華為、聯想、新華三等ICT巨頭的青睞。
2022年6月8日,中國電子云發(fā)布了首款超融合產品以及CeaStor倉海存儲全系列產品。此時入局超融合和存儲,中國電子云面臨著怎樣的境況?又有什么樣的底氣?而時隔半年再次發(fā)布的CeaStor倉海存儲系列產品又有什么樣的變化?雷峰網(公眾號:雷峰網)與中國電子云存儲產品總經理陳侃和中國電子云超融合產品總經理李煒展開了深入交流。
后入局者如何做好超融合?
當下,VMware、Nutanix和DELL EMC已在全球超融合市場形成三足鼎立局面。而中國的超融合市場也逐漸形成新的格局。
中國電子云副總裁、IT產品線總經理曹心馳就曾表示:“中國電子云固然是后來者,但絕對不是弱者,團隊成員在行業(yè)中均有著豐富的經驗,對于超融合、分布式存儲等基礎設施的發(fā)展有著深刻理解,對未來充滿信心?!?/p>
超融合從最早的備受質疑,到后來逐漸被市場接受,再到今天的大放異彩,已經經歷了將近10年的時間。一開始整合計算+存儲+網絡資源被認為是能夠吊打傳統(tǒng)IT架構的清流,后來一段時間也曾因其集中在統(tǒng)一的服務器上,穩(wěn)定性、可靠性都不如單獨的設備等問題備受詬病,真正能夠輸出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這里舉個不恰當的比方,原本你用手機打電話,相機拍照片、游戲機打游戲。突然有一天有人告訴你,有一種東西叫智能手機,它能集打電話、拍照、玩游戲于一身,你覺得挺好,于是用了,后來發(fā)現,每一項功能都不那么好使。
也是因此有段時間“超融合”架構受到質疑,但是經過多年的發(fā)展,超融合也逐漸修煉好了一套內功,又重新成為香餑餑。
從時間上來算,中國電子云在超融合領域是一個新手,但是從修煉內功上講,一點也不算新手。
李煒從三個方面總結了為什么中國電子云能夠有底氣進入超融合領域?
首先,從團隊層面講,不管是研發(fā)還是管理人員,大部分都是來自于頭部的云計算廠商。積累的很多經驗可以直接避坑,節(jié)省掉很多時間,采用最短路徑幫助超融合產品在市場獲得影響力。
其次,中國電子云超融合CeaCube產品,基于中國電子PKS自主計算體系,自主研發(fā)了純國產化軟硬件產品,同時承接了 X86 平臺的技術能力,實現了 國產化和 X86 的共存底座。因為一方面很多客戶還是基于X86的體系來構建產品,另一方面需要國產化的產品品牌確保安全。
最后,超融合是私有云、專有云以及公有云產品的重要基座,因此一定要在這個品類里打磨產品。中國電子云作為國家隊,在央企以及集團的業(yè)務中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場景優(yōu)勢,更加貼近用戶側。
目前,中國電子云已經服務了超過300家政府和企業(yè)客戶,并在全國16個省份建設了32朵政務云??蛻糁饕性陬^部的一些廠商,包括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華電集團、衛(wèi)星網絡集團、南方電網等頭部央企。李煒表示:“客戶不管是公有云的需求還是私有云的需求,中國電子云都可以提供一朵云的服務,即使在不同的場景,都能提供超融合的產品服務,從而幫助企業(yè)業(yè)務上云?!?nbsp;
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許多企業(yè)從多方購買了云服務,造成多云的情況,多云管理變得更加復雜。
對于如何能夠有效的管理多云情況,李煒告訴雷峰網:“首先,中國電子云產品體系的基礎架構是基于云原生打造的,所以對于數據以及數據和業(yè)務提供的服務能力相互之間可以無縫的銜接和打通,例如云上云下遷移跟服務發(fā)布。對于資源層面的管理,云原生架構先天性的打破了由于資源的技術差異所帶來的異構風險;其次,在PaaS層面采用的是中國電子云的完整產品體系,包括云、數、智三塊服務,將這些服務能力預裝或者灌裝、揉合在整個產品服務體系里面,形成IaaS、PaaS、SaaS整套產品的解決方案。”
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企業(yè)IT基礎架構已經逐步邁入以場景泛化、技術深度融合、數據價值釋放為特點的云原生時代。未來超融合將成為云計算的主要交付形態(tài)。
存儲產品線發(fā)生巨大變化
距離今年一月份發(fā)布的全閃分布式存儲已經過去將近小半年的時間,這次發(fā)布會上中國電子云針對用戶不同業(yè)務場景和數據類型,發(fā)布了兩條存儲產品線,一是面向數據庫虛擬化等傳統(tǒng)業(yè)務高可靠、高性能、低時延的集中式存儲,二是面向大數據、云計算等新型業(yè)務海量文件高擴展性的分布式存儲。
在集中式存儲,中國電子云本次發(fā)布了全閃存儲CeaStor 8050、中端存儲CeaStor 6050、低端存儲CeaStor 6020等;在分布式存儲方面,中國電子云發(fā)布了CeaStor 16036、CeaStor 16025、CeaStor 16012等。
陳侃表示:“之所以分布式存儲和集中式存儲并行發(fā)展,主要原因是為用戶打造數據存儲的全生命周期的解決方案。中國電子云存儲沒有技術負擔,傳統(tǒng)的廠商都是先做的分布式混閃,然后在混閃的基礎上調優(yōu),做成一個分布式的全閃,但是弊端是會受到混閃的軟件棧限制。中國電子云是在分布式全閃軟件?;A上,做優(yōu)化適配,這樣可以借助分布式全閃的高性能低時延競爭力,打造一個滿足用戶更多場景的分布式混閃產品。”
陳侃表示,中國電子云倉海存儲在滿足用戶數據存儲需求的基礎上,堅持安全、高效、綠色、節(jié)能四條設計理念。
另外,性價比也是用戶選擇一款存儲產品的重要考量之一,當問及如何看待用戶選擇云存儲的成本問題時?
陳侃認為:一方面是存儲本身,要在基本硬件配置不變的情況下提升用戶的資源利用率,比如中國電子云可以支持32+2糾刪碼,能讓用戶的磁盤利用率提高到94%;另一方面是充分發(fā)揮新硬件介質,相比傳統(tǒng)的存儲支持TLC和MLC,但中國電子云可以通過領先的算法實現合并小IO讓QLC的擦寫次數大幅度減少,從而延長壽命,進而保證用戶直接使用QLC,獲得和TLC等一樣的使用體驗。
陳侃表示:“成本優(yōu)化是我們的又一競爭力,最終希望給客戶帶來性價比高、端到端安全的產品。”
存儲與超融合同時發(fā)力
李煒認為,對于很多客戶來講兩方面的需求是分開的,因此根據具體的應用需求分出了兩條產品主線,但核心都是基于PKS自主計算體系。 “存儲的核心趨勢是聚焦在云原生的存儲架構,超融合不僅對于傳統(tǒng)的塊存儲有一定要求,對于云原生存儲還有虛擬化能力、容器能力、資源供給、安全等能力有很多要求?!?/p>
技術路線的選擇并不能代表最終的價值,不論是超融合產品還是存儲產品,都是基于不同的應用場景誕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用戶問題。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