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文作者: 大公司日報 | 2018-04-06 15:14 |
4月4日,任正非接受了國內羊城晚報在內的多家媒體采訪。在采訪中,任正非談到了華為每年15%的研發(fā)投入,云計算的發(fā)力方向和中美的人工智能研發(fā)水平。
任正非認為,“中、美兩國在領跑”這種說法不太合適,他同時也提到華為目前的研發(fā)主要會投入到主航道上的基礎研究,人工智能部分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同時,“區(qū)塊鏈”研發(fā)還沒有提到日程上來。
以下是羊城晚報對任正非的采訪實錄,雷鋒網作了不影響原意的摘編:
記者: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您怎么看待深圳改革開放歷程?進入了改革的深水區(qū),深圳應該往什么方向走?
任:鄧小平曾講過,我們未來的目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習主席講了偉大目標的實現(xiàn)措施,就是“法治化、市場化”,講得非常好。我們去認真去落實這六個字,發(fā)展前景就會很好。
記者:我們現(xiàn)在面臨什么樣的挑戰(zhàn)?
任:比如,以前我們認為知識產權是帝國主義制約我們發(fā)展的工具,但今天我們認識到知識產權才是最重要、最需要的。我們把知識產權保護真正一點點地落實好,就會原創(chuàng)越來越多,創(chuàng)新就有可能。
記者:之前您也提到過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科技企業(yè)應該怎么推進改革?
任:我相信國家會更加開放。
第一,中國的科技企業(yè)總體是落后于美國的,通過開放,讓更多的人進來,他們的投資就會對環(huán)境有先進的影響,不就帶動我們從落后變先進了嗎?因此,不能通過市場保護來限制外國公司的投資。第二,外國公司總體是負責任的。我們公司對世界也是很負責的,如果我們出去總是想搞名堂,我們能在170多個國家生存下來嗎?外國公司也是一樣,它也是有約束的,而且內部管制比我們還嚴格。
我們國家應該堅持更加開放,歡迎外國公司來投資,讓中國孩子能就業(yè),能學習深造。在外企工作,二、三十年就能成為專家。我和臺積電張忠謀講過,當年,我們沒有留學機會,不可能有他那么好的條件,像他一樣創(chuàng)業(yè),成為世界領袖,我們只能是從小舢板開始的,沒有技術就去搞代理,沒有資本就大家湊,逐步走過來的。但是今天我國已經具有這樣好的條件,為什么不更加開放呢?
記者:我看到華為二月份與深圳簽署了一個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今天再次簽署了一份戰(zhàn)略協(xié)議,有何不同?
任:二月份簽訂的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是智慧城市,只是一個業(yè)務。今天簽的戰(zhàn)略協(xié)議不是針對業(yè)務,而是華為的全球總部和領導核心。
記者:大家對于華為“外遷”一直都很關注,請問您是怎么看的,包括今天簽約之后,華為下一步在深圳的發(fā)展怎么規(guī)劃?
任:華為“外遷”是不存在的事情,我們從未想過要外遷,都是部分媒體炒作的。我們總部基地永遠在深圳。
記者:對于華為全球布局,深圳所占的位置?
任:深圳總部是華為全球的領導核心。
記者:深圳推行營商環(huán)境20條,努力打造更好的營商環(huán)境,您怎么看?像華為這樣的產業(yè)巨頭,需要怎么樣更好的營商環(huán)境?
任:深圳的“營商環(huán)境”總體已經很好了。
記者:這就是華為扎根深圳的主要原因吧?
任:過去我們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很窮,工作到凌晨一兩點,去大排檔吃碗炒米粉,老百姓早上四五點又起床給我們做早餐,他們說你們北佬掙大錢,我們小不拉嘟的扒一點,廣東人寬容,這就是很好的營商環(huán)境。現(xiàn)在法治化進步很大,我們很滿意。
記者:您對深圳加強基礎研究有什么建議?
任:深圳在投資基礎教育上是積極的,開辦這么多大學,每年增加投資幾十所中小學,遲早基礎研究會起來的。小學生多了,中學生就多;中學生多了,大學生自然多;大學生多了,博士自然就多。雖然這是一個長期過程,但是人類社會五千年了,我們幾十年都不能等嗎?
記者:有聲音說,“中國和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開始并肩領跑”?
任:人工智能不能建造在沙灘上,這個“房子”遲早是會坍塌的。人工智能的基礎算法、算力、數(shù)據(jù),前兩項我們國家還是弱的,光有數(shù)據(jù)強還不行。這方面你們去問問李飛飛、李開復,他們比較明白,我是外行。歐、美、日的數(shù)學基礎很扎實,比如我們做機器人,關鍵零件都是買日本的,即使我們研發(fā)出來了,賺錢最多的還是日本。因此,“中、美兩國在領跑”這種說法我認為不太合適。
記者:所以最急需要補齊的是在基礎研究方面?
任:現(xiàn)在社會思想泡沫化,大家都想去炒炒股、炒炒房,但是數(shù)學不是能“炒”出來的,需要數(shù)十年的努力。比如,5G有兩個關鍵技術:長碼和短碼。長碼是1964年美國教授寫的一個編碼方 式,短碼是2008年土耳其一個教授寫的編碼方式。圍繞這兩個方程,數(shù)十年來幾十個公司可是有上萬人在追隨研究,變成了一標準,做過就知道有多么的難啊。文學作品總想編造一個完美的人,比如科學家拉著小提琴,其實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科學家就是在某方面比較突出,某方面可能還比較憨。
記者:現(xiàn)在美國對于中國采取的貿易保護措施,對華為有什么影響?
任:影響是必然存在的,我們作為企業(yè)慢慢去克服。最主要是幾十年來我們遵守內外合規(guī)。我們不僅遵守各國法律、聯(lián)合國決議,也尊重美國的域外管轄權。市場不買我們的產品,這是客戶 的選擇,很正常。如果說我們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理由是什么?事實是什么?證據(jù)是什么?美國是個法治國家,處理問題也最終會講事實和證據(jù)的。我們沒有錯誤,如果只是謠傳或誤解,不那么客觀,我們也不會太在意。
我們國家建立的大環(huán)境很好,堅持法治化、市場化的道路。政府不僅歡迎華為發(fā)展,應該歡迎世界所有公司都來發(fā)展,這樣就能托起國家的理想和夢想。
四、華為的主航道與研發(fā)投入
記者:從去年開始,華為給外界的感覺是在做一些新銳的改革,但是在市場上,可以看到滴滴、美團……包括其他三到五年內就成為“獨角獸”的公司,新經濟特別活躍,想象空間特別大。 而華為的主營業(yè)務還是在運營商,但感覺運營商的增量已經是邊際效應在遞減。所以很想聽聽您對華為未來會不會跨界,會不會在新經濟領域有一些其他的考慮?
任:我們講的是管道,只管流量的流動。終端也是管道,它相當于“水龍頭”,企業(yè)業(yè)務也是管道。我們的技術理論架構模式,將推行“每比特成本下降的摩爾定律”,做網絡的不斷簡化。網絡不斷簡化的結果,我們的銷售收入將會不斷減少,但受益的是整個社會。華為公司過去這么多年,其實就是在做這個事情,比如光網絡按每比特計算成本,這些年其實降價了近萬倍,這成就了互聯(lián)網。我們不斷遞減,需要在基礎科學上做出更大研究。但是我們不會做多元化業(yè)務,會永遠聚焦在主航道上,未來二、三十年,可能我已不活在世界上了,但相信后來的領導人仍會堅持聚焦。
記者:最近這些年華為的研發(fā)費用投入都特別高,占到銷售收入的15%左右,未來華為的研發(fā)還會投向哪些創(chuàng)新領域?
任:主要是投在主航道上的基礎研究,人工智能部分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人工智能的突破主要是算法、算力和數(shù)據(jù),這些都是很難突破的,我們跟隨世界的投入前進,同步世界的發(fā)展?!皡^(qū)塊鏈”對于我們公司來說,還沒有提到日程上來。算法算力是超尖端技術,是極難的。
在人工智能領域,目前我們主要做基礎研究,用于改進內部管理,如果要運用到產品上,還存在相當長的時間和距離。對于前沿科學,研發(fā)實行先“開一槍”,“讓子彈飛一會”;看到線索再“打一炮”,只需要小范圍研究討論就能決定;如果攻“城墻口”需要投入“范弗里特彈藥量”, 由高層集體決策。
記者:華為去年成立了云BU,很多公司在做云計算,華為怎么做出特色?
任:云計算方面,其實華為沒有做業(yè)務內容,我們只是做一個基礎平臺。這個基礎平臺就像東北的黑土地,上面誰都可以來種莊稼,“大豆”、“高粱”、“平安城市”、“汽車”……其 實華為云是千萬家內容的集合?!巴恋亍钡母脑煲埠茈y,直到今年我們也不能說真正做好了這個平臺。傳輸和交換不是平臺,但它是平臺的基礎,華為聯(lián)接全世界170多個國家、1萬多億美金網絡存量的傳輸交換,把它轉換成平臺,讓所有的“莊稼”成長,這是我們一個理想。
我們的合作伙伴有數(shù)千家,其實新聞報道的“云”很多都是他們做的,他們做成功了,把光榮讓了一點給我們提供“土地”的。
記者:華為的很多競爭對手,比如愛立信、高通等等,他們都在搶占5G的制高點,華為在5G上面有怎樣的布局?
任:5G,如果我們做出成熟的技術產品,但是社會是否已經有真正有需求了?如果社會需求沒有發(fā)展到我們想象的程度,我們投入進去意義就沒有那么大,科學技術的超前研究不代表社會需求已經產生。因此,5G可能被媒體炒作過熱,我不認為現(xiàn)在5G有這么大的市場空間,因為需求沒有完全產生。如果說無人駕駛需要5G,現(xiàn)在能有幾臺車在無人駕駛?其實輪船、飛機已經實現(xiàn)了無人駕駛,但是如果飛行員不上飛機,乘客敢上飛機嗎?就是這個道理。這樣的理想時代還沒有到來之前,需求是否產生?如果社會需要更高的帶寬,4G就能做到,日本和韓國不就做 得很好嗎?現(xiàn)在的設備沒有發(fā)揮出很好的作用來,如果期望用技術來代替,不現(xiàn)實,系統(tǒng)工程不是有一個喇叭口就能解決的問題。
這是我的個人意見,不代表公司意見。業(yè)務部門倒是希望5G更快商用,這樣他們可以多賣一些產品。
雷峰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