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聽說,川普大大最近又要搞事情了,什么事情呢?
12 月 4 日,美聯(lián)社消息稱,國土安全部計劃將面部識別檢查擴展到所有進出美國的旅行者,包括美國公民。然鵝,這可不是為了拼技術,而是為了對所有美國入境者實施更為嚴格的審查。
同時,這一舉動也會成為國家安全系統(tǒng)的一部分,用來追蹤旅客出入美國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新規(guī)還將打擊偽造美國旅行證件的行為,并幫助識別罪犯和恐怖分子嫌疑人,除了打擊違法分子,這一新規(guī)也將針對限制非法移民的長時間逗留,預計明年 7 月會發(fā)布一項擬議規(guī)則,但沒有透露更多細節(jié),不過已經出現(xiàn)了大量反對的聲音。
12 月 2 日,美國公民自由聯(lián)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高級政策分析師 Jay Stanley 在書面聲明中對這一想法進行了抨擊。
他認為:“包括美國公民在內的旅行者,不應該僅僅為了行使憲法賦予的旅行權利而接受侵入性生物識別掃描。”
網友們對這條新規(guī),也紛紛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
“數(shù)十億聯(lián)邦資金用于買沒開發(fā)完全的面部識別系統(tǒng),嘖嘖真奢侈!”
“美國政府天天說這里那里侵犯隱私,到美國自己了,還不是一樣無視隱私?!?/p>
“這次是面部拍照,下次是不是直接讓我們遞交DNA樣本了???”
但讓雷鋒網編輯更在意的是這個計劃要查哪些內容?
根據計劃,重點主要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生物識別,二是書面審查,三是加強面談。
生物識別簡單的理解就是要看臉,包括對公民在內的所有人進行面部識別、指紋識別和照片。
書面審查就是要看材料,要求入境者提供更多文字材料,提供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密碼。
加強面談的另一個說法其實就是看動機。一旦海關官員,在與你的談話中發(fā)現(xiàn)任何不妥的言論,或者無法判斷你對美國是否存在危險,再或者信息未得到核實,都不會放行。
這樣看來,英語不好最好還是不要去美國了,否則萬一出現(xiàn)語法錯誤,你有可能就再也回不來了。
其實早在這條擬議的新規(guī)之前,美國的邊境檢查已經部分開始應用并實踐了面部識別技術。
在國土安全部內部,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曾嘗試收集旅客的照片和指紋,作為加強安全的一種手段,但對該計劃的內部審計發(fā)現(xiàn)了技術和操作問題。
CBP今年6月表示,他們已經在機場和邊境使用面部識別技術處理了1900多萬名旅客,但只識別出了100多名身份與證件不符的“冒名頂替者”。
然鵝,這并不能證明面部識別完全安全。
學術研究表明, 面部識別算法的錯誤率會因人的種族或性別而有所變化, 這就意味著一些群體可能會比其他群體受到更多的查驗。因為建立面部識別技術需要包括數(shù)據庫在內的更多條件,涉及到生物學、生理學、心理學、認知學、圖像圖形學、模式識別等領域,數(shù)據庫只是其中一個層面。人們往往不知道他們的圖片已經在數(shù)據集中。盡管照片上沒有名字,但是每個人都可以被認出來,因為每張臉都是獨一無二的。
由于缺少對數(shù)據集的監(jiān)管,人們的肖像可能被用在有道德問題的科技上,甚至這些照片會被濫用。
今年2月,深圳某人臉識別企業(yè)被證實發(fā)生數(shù)據泄露事件,超過250萬人的核心數(shù)據可被獲取,680萬條記錄泄露。
今年8月,新興的娛樂換臉軟件“ZAO”(陌陌公司的一款產品)一夜之間沖上了微博熱搜,短短一天便遭下架。
前不久,雷鋒網曾報道過的8元3萬張人臉信息被售賣,更有甚者,有人將這些人臉信息賣給政府來謀取利益,在利益面前,人臉變得越來越不值錢。
從AI視頻監(jiān)控進課堂、“ZAO”APP換臉到“人臉識別第一案”,人臉識別帶來的焦慮正在逐漸加深。
參考來源:ThreatPost;洛杉磯華人資訊
雷峰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