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雷鋒網按:本文作者李林、舒石,轉自微信公眾號“量子位”(ID:QbitAI),獲授權發(fā)布。
Valentine’s Day,原本只是西方基督教搞的那一套,后來逐漸為文化和商業(yè)活動裹挾,推廣到全球很多地區(qū)。這一天,在中國被翻譯為:情人節(jié)。然而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哪一個國家,情人節(jié)都不是公共節(jié)假日。
但還是得過。
節(jié)是一樣的節(jié),過法卻各有不同?;蛘呤且蝗喝说目駳g,或者是一個人的孤單;有人和人一起過,有人和機器人一起過。
Lilly和她的機器愛人
真的。法國一位名叫Lilly的女生前不久剛剛訂婚,而她的未婚夫是一個機器人。Lilly說她從小就喜歡機器人的聲音,直到19歲她終于意識到人形機器人對自己的吸引力?!拔艺娴牟幌矚g接觸人的肉體”,Lilly說。
據說到了2050年,選擇機器愛人,已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機器人將變得比人類更具吸引力。英國有四分之一的年輕人,現在就非常愿意跟機器人約會。
機器愛人
未來的機器愛人什么樣?
屆時人們能訂制一個完全符合心意的愛人。偶像在那個時代可能別具含義。一些明星可能會向人工智能機器人公司出售他們的肖像,所以可能逛一趟超市,能遇上好幾個那個時代的“胡歌”或者“王凱”什么的。
如果真是那樣,狗仔隊的工作難度,有可能陡然增加。
未來介入情侶之間的第三者,也有可能是一個機器人。一個未來的“陳世美”也許不用再去追求別人,只需要簡單下一個機器人的訂單。有學者推測,未來的情侶可能更擔心自己被一個更美麗或者更帥氣的機器人取代,而不是擔心另一個真實的人類。
有很多種因素,會讓未來的人類傾向于借助機器人獲得性滿足。例如有些特殊的喜好,或者有些尷尬的場面等等。而機器人不會過多的做出道德評判。
當然,AI機器人也會“變得”具有獨特的個性,甚至可以按照需求改變個性。主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或者需求,不單對機器人進行外觀訂制,而且可以進行心理訂制。未來人們完全可以把機器人變成一個真實的夢中情人。
有一個好處是,當你不想搭理機器愛人時,關閉電源即可……
好吧,還有一個好處,養(yǎng)一個機器愛人,除了購買和維護的費用,不需要額外的餐飲、服裝、醫(yī)保、娛樂等等額外支出。
其實對于很多孤獨的人來說,機器愛人可能不僅僅是一個性玩具這么簡單,而更像是一個孤單靈魂的心靈捕手。
在愛情關系中,并不是每個人都一帆風順,對于那些沒能找到合適伴侶,或者遭遇分手的人來說,一個不會離去的機器愛人意義重大。
一切并不遙遠
AI對人類愛情關系的影響,并非遠在幾十年之外,而是近在眼前。
來自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一份調查顯示,有接近一半的男性被調查者聲稱五年內會考慮使用性愛機器人。而在另一份調查中,40%的歐洲男性表示,愿意花錢購買一個機器愛人。那么現在的機器愛人到底什么樣?
其實遠比文章開頭那位法國女生的“未婚夫”要精致得多。向來以高還原度著稱的人偶生產商Abyss Creation,最近發(fā)布了一條新的產品線,借助人工智能為人偶添加了情感交流的功能,帶來更接近真實的體驗。
細節(jié)超真實的人偶
這不是一個玩笑,也不是遙遠的未來規(guī)劃,而是一件計劃在今年4月15日發(fā)貨的商品。這一系列的產品叫Harmony,售價15000美元。雖然動作看上去有些僵硬,卻有12種性格特征可供選擇,其中包括如下六種:
饑渴:她喜歡性愛,在性愛面前展現出一種渴望、熱情和趣味,這是以往的性愛機器人所缺少的。
和善:就像一個會照顧人的傳統(tǒng)女性,她知道你昨晚和父親吵了架,知道你丟了賬戶密碼。作為一個性愛機器人,她除了“本職工作”之外還會聽你傾訴。
害羞:作為一個性愛機器人,她還沒準備好和你做愛。
友好:一開始,你會覺得她就是個普通的性愛機器人。但她有著一種鄰家女孩般的感覺,似乎可以陪你打打籃球,幫你拿啤酒,甚至陪你去野餐。
天真:她從沒做過這種事,也不知道性愛是怎么回事,她會問你:“性愛是什么?”然后……
知性:“我讀著福柯,等你回家。”
這位就是Harmony
這個產品好是好,就是有點小貴。想YY一下的同學,可以研讀文末的隱藏福利指南,量子位會悄悄把你帶到官網上細細品味。
窮學生另有妙招
AI帶來的幫助,并不一定非得砸下重金,不信請看下面這個學霸。
Harm de Vries,蒙特利爾大學機器學習專業(yè)的博士生,入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裝了一個Tinder。(你不知道Tinder?可以理解為國外的約炮神器)
但是刷著刷著Tinder,他發(fā)現了一個問題:他不喜歡紋身的妹子,可點了一串“不喜歡”之后,Tinder卻還在給他推薦。這么簡單的模式都分辨不出來?博士不服。于是他決定搞個神經網絡,讓人工智能根據他自己的喜好,幫他篩選妹子。
看照片選妹子是個適合用機器學習來解決的問題嗎?還真是。給你一個人的照片,你能直覺地知道自己會不會喜歡TA;但想為自己喜歡的類型總結出幾條規(guī)則真是太難了,就算能列出“金發(fā)碧眼、腰細腿長”,也不是簡單到能夠寫進程序的規(guī)則。
神經網絡篩選妹子
給不了機器規(guī)則,那不如給機器數據集,讓它自己學。Vries終于覺得,自己所學專業(yè)大有前途,實用至極。
于是,Vries為9000多張Tinder照片標注了“喜歡”和“不喜歡”,這就構成了一個數據集。然后,再用它們去訓練一個深度學習程序,讓程序自己總結出一套“吸引力規(guī)則”。
隨后,Vries還把自己用機器學習選妹子的光榮事跡寫進論文,還投到了當年的ICLR深度學習研討會。只不過,不知道他有沒有找到女朋友。
如果不想斥巨資迎娶一位機器愛人,也不能動手組個神經網絡選對象,而且還聽不出來心儀的女生到底情緒幾何?沒關系還有這個:MIT情緒探測神器。
最近這個神器還在《生活大爆炸》里客串了一把,量子位也把這段截出來了:
專家憂心
話到最后,必須得請出專家們登場作結。
機器人不會要求更多的情感陪伴,不會對你的變現評級打分,不會要求購買昂貴的禮物,也不會要求外出約會,凡此種種簡直是某類人眼中的完美伴侶。
來自倫敦的性學家和心理學家Kate Moyle認為,與機器人進行性行為對某類人可能別具吸引力,這類人“可能害怕或者拒絕與人親密接觸,或者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所以她擔心如果一個人長時間和機器發(fā)生性行為,未來將更難與人類建立親密關系。
而俄羅斯性學家Lev Shcheglov表示,即便是最有吸引力的機器人,也只是一個機器。如果技術進步讓機器人可以和人一樣甚至比人更好,最終會導致很多人認為機器人帶來的友好度遠遠勝于另一個真實的人類。
你會擔心嘛?
以上種種,其實都是擔心機器人會讓人類上癮,人機關系甚至會超越人人關系。
對于這種機器人接管世界的恐懼早已有之,著名科學家Stephen Hawking曾經說過,“發(fā)展完善的人工智能可能會導致人類的終結”。親密關系,終歸只是人和人工智能相處模式中的一種,未來會怎樣?誰知道呢。
“其實愛對了人,情人節(jié)每天都過” ——梁靜茹
雷峰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